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忽略”也是一種暴力

誤區:有一種暴力叫作“忽略”

家長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恨不得傾其所有,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說:“你看爸爸媽媽這么辛苦的工作,還不都是為了你嗎,給你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可你還不聽話。”想想看,如果你是家長,你是不是也曾經用這樣的話來教育孩子呢?

然而,家長不遺余力地付出要求的就是孩子學習好,聽話就行了。對于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什么是孩子最高興做的,家長往往并不了解,或者往往會有意無意忽略了孩子的正當需求。

許宸瑞是南京一所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為了能讓他很好地適應小學,媽媽給他報了學前班,對此,小家伙很有意見:“我星期六都忙死了,上午兩節課,下午兩節課,星期天還要把幼兒園沒畫完的畫畫完,下午再上跆拳道。我多想出去看看春天,已經有2個月沒有出去玩一玩了。”作為一名“聽話”的孩子,許宸瑞小朋友與絕大多數孩子一樣采取了忍耐和自己調節的方式來應對父母強加的學習。不過,上中學的陳鵬就不是這么想了:“寒假時我想參加一個學長們組織的環保公益活動,可是家里人得浪費時間,影響準備中考,我就偷著出去,反正爸媽要上班的不是嗎?我現在覺得與他們溝通很難,只好陽奉陰違唄。我們有的同學達不成心愿會威脅父母要離家出走,我想這樣不是件好事,可是又有什么辦法?”

“脫離了忍耐和自己調節的極限,也有極端的孩子會選擇離家出走和自殺。”卜衛在報告中明確指出這一點:“有一種暴力叫忽略,即在具有條件和能力的情況下,采取非具體的敵視、漠視,沒能給孩子提供應有的幫助。當然這種幫助不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兒童暴力之所以普遍存在,為大多數人所熟視無睹,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施暴者自認為動機是好的。比如父母,哪有不愛自己孩子,比如老師,也都是要把孩子教育成才。但是往往在成人看來是‘為孩子好’的做法,在孩子看來是一種深深的傷害。”

“棒下成才”深入人心

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金陵婦女發展中心主任金一虹教授給記者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她的一位任職高校的朋友,娶了一位西方太太,當他對自己的混血兒子沒辦法的時候,他會說:“你的中國屁股又癢了是吧,我要打你的中國屁股!”為什么中國屁股就該打呢?這實在是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密切相關。記者隨便問身邊的人,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有被打罵的經歷,而為人父母的也大多數承認打罵過孩子,并且說這是“中國特色”的教育方式,是一種“自然”現象。一位女兒正在上小學二年級的瞿女士說:“孩子就是要打,不打不行!犯錯就是要打,不打記不住!”許多家長和這位瞿女士一樣,毫不諱言有時會打罵孩子,甚至還是理直氣壯的。“孩子不管哪行啊,沒規矩哪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