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不要約束到孩子的天性

  在瑞典,提起作家阿·林格倫和她創作的文學形象長襪子皮皮,可以說無人不知。這位瑞典小姑娘皮皮不受社會上的任何約束,把孩子貪玩的天性發揮到了極致。

皮皮影響深遠

皮皮形象的出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瑞典人。現在三四十歲的父母親,都是讀著林格倫的書長大的,因此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可想而知。隨著現代自由教育思想的出現,人們逐漸認識到,嚴厲要求兒童,無條件服從的教育只會使他們產生壓抑和自卑感,讓他們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而創造力,遠比讀死書和考試分數更重要。

1971年,瑞典文學院在授予阿·林格倫金質獎章的儀式上說:“你創造的這個世界是屬于兒童的,他們是我們當中的天外來客,而你似乎有著特殊的能力和令人驚異的方法認識他們和了解他們。”瑞典人認為,孩子是上帝賦予的禮物,這個禮物本身就是最好的,而不需要通過后天的雕琢變得更好。

孩子所做都最好

兒子的兒童園有繪畫課,一次去接他,他正在認真地涂抹,告訴我正在畫一架飛機,看著那分辨不清的形狀,我連說帶比劃,告訴他應該怎樣畫才是飛機的樣子。旁邊的阿姨聽了,馬上走過來說,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對孩子的創造力進行好壞優劣的評價。“孩子所做的都是最好的,他不需要變得更好”。后來我每次留意觀察,發現兒童園阿姨教授繪畫的方法完全是自然教學,就是把畫板和顏料放好,然后任由孩子們涂抹,決不加任何限制。而在最后總是夸贊每個孩子的作品,從不表揚這一些,批評另一些。與其說她們在教畫畫,不如說是在鍛煉孩子的創造力。在她們眼里,具體的繪畫技能遠遠不及孩子的創造性重要。

孩子首先是社會的

另一方面,瑞典人認為孩子首先是社會的,其次才是家庭的,家長對孩子的管教不能侵犯孩子的權利。當地一個華人家庭有兩個學齡前兒童,由于父母工作較忙,從國內接了老人來照料。有時孩子們在院子里玩,不愿意吃飯,奶奶就端著飯碗,到處追著孩子喂。后來不知哪位鄰居看不下去,叫來了警察。家長被很嚴肅地告知,不應該強行給孩子喂食,否則就有虐待孩子的嫌疑。在瑞典人的家里,孩子吃飯時很隨意,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等下一頓再吃,父母親從不勉強孩子,而是讓他們自己決定。

注重培養自主意識

瑞典人對孩子自主性的尊重體現在許多方面。除了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外,瑞典人很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決不把大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很少對孩子進行道德說教。在不妨礙他人和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兒童做任何事都不會被制止。中國家長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道別時總要求孩子說一番客套話,而瑞典孩子在這方面似乎不太講究,家長也少有督促著他們講這些禮節的。有一位中國朋友帶著自己的瑞典丈夫和他們的兒子到我家做客,告別時那孩子轉身就跑,媽媽立即抓他回來,告訴他要講禮貌,可爸爸卻在一邊說,不必對小孩子要求過多,等他們長大了,再學這些禮節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