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產后飲食調理 先辨清體質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胎兒、胎盤娩出后,新媽媽身體的各系統尤其是生殖系統會發生較大的生理變化,需要慢慢去調養,以恢復或接近未孕的狀態。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坐月子期間,是女人一生中改善體質的最好時機”,這句話并不是沒有道理,產后調養,關乎著產婦以后的健康問題,如果未調養好,則可能為產婦的身體埋下各種健康隱患。那么,產后如何調出一個好體質呢?
1.恢復體力,循序漸進地緩慢進補
孕婦分娩時大量液體排出,產褥早期的皮膚排泄功能也比較旺盛,出汗較多,新媽媽需要注意進補高熱量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而很多新媽媽在生完寶寶后,為了補充分娩時的消耗及為寶寶提供量多質優的乳汁,往往在寶寶剛落地時就開始大量進補濃湯,如廣州地區產婦進補的豬腳姜醋、客家地區產婦進補的娘酒雞湯等,她們認為這種濃湯營養豐富,最有補養效果。
其實,新媽媽剛生完寶寶,消化系統還比較弱,馬上就大量進補油膩的湯水,容易造成產婦腹痛或拉肚子,或是乳房過度充盈而引起脹痛甚至并發乳腺炎,而且媽媽進食一下子太過于豐富油膩的話,還可能會讓寶寶吃了這些奶水后出現胃腸不適。在剛生完寶寶的第一周,新媽媽只需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清淡的湯水,如魚湯、蛋花湯等即可,同時喝湯時要注意把上面過多的油脂層撇去,或者也可以做一些調養粥,如小麥粥、黑芝麻粥、桑葚粥、大棗蓮子粥、豬肝瘦肉粥等,而進補濃湯則一般在二周后才開始,而且要根據自身的體質,循序漸進地緩慢進補。
2.養血益氣、溫經通絡
產后元氣、津血俱傷,因此,當務之急是補血益氣,中藥里的當歸、黃芪、枸杞、何首烏、人參、桂圓等均有較好的補血益氣功能,可以添加少許在燉品中,不過具體配方須咨詢醫生,醫生會根據個人體質來定,比如人參是滋補的上品之選,但如果剛生完便迫不及待地服用,這種過早、過多地服用人參湯后會加重產后出血,甚至誘發大出血,而且參類補品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具有強心及興奮作用,也不利于產婦早期的休息,人參湯一般建議是產后二周后再服用,而鹿茸雖然具有益精養血之功效,對子宮虛冷等陽虛病癥具有較好的作用,但是產婦則不同,她們容易陰虛虧損、陰血不足、陽氣偏旺,服用鹿茸反而會致陽氣更旺,陰氣更損,造成血不循經等陰道不規則流血癥狀。此外,中藥沐足、艾灸療法、耳穴貼壓療法等,也可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作用。
3.排出惡露,促進子宮復原
產婦在分娩時會失血耗氣,當血虛而又寒邪趁虛而入時,容易使寒凝血痕,導致惡露不能通暢,中醫認為,惡露是一種痊血,痊血凝滯則會引起產婦小腹冷痛,應當及時清除,否則會影響到子宮的復原和氣血的運行。而生化湯具有補虛、化瘀、祛寒的功效,能夠促進惡露排出、調節子宮收縮,幫助子宮復原。因此產婦在生完孩子三天后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生化湯。需要提醒的是,有凝血功能障礙、產后大出血的產婦,則不建議服用。在服用生化湯期間,如果出現發熱、感染等情況時,也必須暫停服用,并請中醫師重新調整藥方。
對于剛分娩的產婦,也可以喝紅糖水煮雞蛋,它不僅有助于產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恢復體力,還可以補充產婦因分娩所丟失的大量體液,促進子宮收縮和惡露的排出,但是,喝紅糖水應以產后10天為限,否則會導致產婦陰道流血淋漓不盡而引起貧血。此外,經常在腹部上按摩,也可以促使惡露的排出,促進子宮盡早復原。
4.適當補充膳食纖維,預防便秘
順產的產婦一般會有側切傷口,剖腹產的產婦腹部也有好幾厘米長的刀口,因此,排便時都不可太過于用力,以免傷口開裂,但又因為產后出汗較多,津虧液耗,大腸失于濡潤,容易出現便秘。所以,產后新媽媽應注意多補充膳食纖維,保證每天都有新鮮蔬菜和水果的供給,以保持大便通暢,但寒性的蔬菜水果,如西瓜等,則要盡量避免食用。
總之,產后調理,最重要的是先通過體質的辨識后再給予個性化的調理方案和飲食指導,并遵循這些科學的調理方案來把體質調好,這樣才能避免日后留下各種“月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