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娃娃“貴人語遲”別忘查聽力

兩歲的菲菲 (化名)很早就會走路,但就是講不出話。現在還只會咿咿呀呀的,說的 “話”沒有人能聽得懂。家里的老人信奉“貴人話語遲”,一直不支援菲菲父母帶她去看醫生。后來發現菲菲在聽聲音時總喜歡側著耳朵,于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居然發現她的右耳有嚴重的聽力障礙。伴隨著又一輪生育高峰年的到來,有太多的新生父母希望能了解關于孩子聽力方面的知識。
先天性耳聾:并非皆因遺傳引起
先天性耳聾,即出生后就聽不到聲音,該病可發生于一側或兩側,程度輕重不等。醫院耳鼻咽喉科系系主任指出:造成新生兒聽力障礙的原因有很多,可分為遺傳因素和非遺傳因素。其中,基因和染色體異常所致的遺傳性耳聾,約占所有耳聾的50%。非遺傳因素是指孕期和產 期 因素。如:孕期受病毒影響,在妊娠的前三個月感染風疹,則新生兒出現耳聾的幾率可以 達 到68%;孕期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奎寧、鏈霉素等,這些藥物可通過胎盤而循環,導致胎兒第七顱神經中毒,從而造成耳聾。此外,在懷孕期間接受放射線檢查、同位素檢查等,也可能引起胎兒聽覺器官受損造成耳聾;另外,早產或難產造成對嬰兒的缺氧,或使用產鉗不當損傷了聽覺器官,或者母體孕期曾受深度麻醉均可引起耳聾。
聽力篩查:主要發現手段
先天性耳聾是人類最常見的出生缺陷。它的出現不僅會阻礙兒童語言功能學習,還會使其成年后的社會交往蒙上陰影。正常新生兒中,雙側耳聾發生率約在1‰-3‰。及早發現先天性耳聾尤為重要。
毋庸置疑,新生兒聽力篩查是發現先天性耳聾的首選手段。吳皓教授指出: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對每一個新出生的嬰兒,在出生后住院期間(一般是出生后48-72小時之間最佳)由聽力篩查技術人員在產科對其聽力進行快速的初步測試(稱為聽力初篩)。初次的測試的結果用“通過”和“未通過”來表示。一般來說,在初步測試中未通過的嬰兒需要在出生后42天內接受復篩。一旦未通過復篩,就必須在3個月齡前到聽力診斷中心做進一步聽力檢查。
早期干預:讓患兒聾而不啞
十月懷胎的辛苦剛剛解除,孩子就被診斷為先天性耳聾。許多家長常常為此深感絕望。對此,吳皓教授特別指出:如果嬰兒被確診為先天性聽力障礙,家長不用過于擔心,更不用絕望。不管聽力損害的程度是輕度或極重度,只要在6個月齡前被發現,而且兒童的認知能力正常,經過醫學干預后,語言能力基本上能達到正常水平。
需要強調的是:若孩子被確診為先天性聽力障礙,最好在6個月齡內找專業人員為孩子驗配助聽器。或許有些家長會存有這樣的疑慮:孩子還是個嬰兒,又不會開口說話,我怎么知道孩子配上助聽器后的效果呢。專家表示,為嬰兒驗配助聽器后對其助聽效果在短期內難以作出主觀評估,這的確成為了助聽器驗配中的一個難題。正因如此,專家呼吁家長應當帶孩子前往正規機構進行驗配和定期調試。
人工耳蝸:助重度聾兒重建聽力
對于一部分重度或極重度耳聾患兒,如果在驗配助聽器3-6個月后未出現明顯效果,這時就可考慮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據吳皓教授解釋,人工耳蝸植入是將人工制造的電子聽覺裝置植入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的耳蝸內(取代耳蝸功能),直接刺激耳蝸內的聽神經纖維的技術。也就是說外界聲音轉換成電刺激產生電聽覺,患者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通過對聲音和電聽覺之間重新建立相應的聯系,進而使患者重新理解語言,以達到恢復言語交流、重返有聲世界。
對先天性耳聾的患者來說,早發現、早治療、早訓練是幫助先天性耳聾患兒重建聽力希望的三大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