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寶寶常見病科普之中耳炎知多少

前兩天,看到一位寶媽的留言:

她家寶寶快三歲了,三個月前出現鼻塞、流鼻涕的情況,家人以為只是尋常感冒,沒放在心上。前兩個星期又感冒了,不僅鼻塞、流鼻涕,還咳嗽。家人想著是應該是換季,孩子受了涼,所以也沒帶孩子看醫生。

但后來卻覺得不太對勁,孩子好像越來越不“聽話”了,叫他的名字,經常是要叫喚好幾次他才會做出回應,并且大人和他講話的時候,注意力也很不集中。

“孩子怎么像個小聾子”,婆婆不經意的一句話引起了這位媽媽的注意,好像寶寶最近真的有點耳聾的跡象,比如看ipad上的動畫片,孩子會將音量調得很大聲。

意識到情況嚴重性的媽媽趕緊帶著孩子去看醫生,檢查結果是:感冒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有積液,導致聽力下降。

好在發現和治療不算太遲,寶寶聽力已經在逐漸恢復了。

2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和各位寶媽們科普一下“中耳炎”這個疾病。

因為中耳炎是兒童中最流行的疾病之一,希望家長們看過后,能做到寶寶一旦發病,早發現早治療。

一、三歲以下的寶寶最易感染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高發于6個月至3歲的孩子,3歲前患過一次中耳炎的寶寶占了80%-90%。

其中,有7成以上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發,輕的影響聽力,重的還可能引起嚴重的并發癥。

此外,寶寶易發中耳炎也和孩子的咽鼓管的長度和形狀比較特殊有關。

相比于成人,寶寶的咽鼓管更短、更寬,與咽部連接的角度更平坦,這樣一來,細菌和病毒更易從鼻咽部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二、中耳炎的發現
比較小的孩子生病了不會用語言表達,許多疾病也往往耽誤了治療時間。

如果寶寶有以下癥狀,寶媽們要引起注意,寶寶很可能是感染了中耳炎:

●無原因的發熱,且連續3天體溫達到37.8℃-40℃;

●不斷地抓撓耳朵,頭不停地蹭枕頭;

●躁動不安、愛哭,總是搖頭,睡眠不佳;

●耳朵有黃色分泌物流出;

●對聲音的反應變差,注意力下降。

3

耳溫測量可成為判斷寶寶是否患有中耳炎的簡易方法:

分別測量雙側耳溫,如果相差0.5℃以上,應該考慮溫度偏高側出現中耳炎,溫度高的一側往往就是感染側。

若通過以上方式判斷寶寶患了中耳炎,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兒童耳鼻喉科進行檢查。

三、中耳炎的治療
好在,中耳炎是兒童中可治愈的疾病之一。

中耳炎急性期經規范治療,多數可痊愈,但慢性中耳炎若治療不及時,很可能損傷聽力。

兒童最常見的中耳炎主要分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主要癥狀為突發耳痛(小寶寶會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發熱等癥狀,嚴重的化膿性中耳炎可出現鼓膜穿孔。

輕度急性中耳炎時,可以先觀察48-72小時,同時給與鎮痛、退熱等對癥治療;

如果48-72小時后效果不佳,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

對于沒有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任何滴耳劑都不會有治療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

治療原則是清除中耳積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

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癥狀;

過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噴劑等。

四、中耳炎的預防
◆感冒及時治療

感冒會損傷咽鼓管功能,導致液體積聚和病毒繁殖,然后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感染。

鼻腔內分泌物增多時,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急性中耳炎。

寶媽可以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另一側;如果鼻塞嚴重,睡覺時將寶寶頭部墊高些、使用噴霧加濕器等。

◆注意喂奶姿勢

有的寶寶患中耳炎和媽媽喂奶姿勢不正確有關。

寶媽不要躺著給喂奶,因為孩子的咽鼓管短平,如果吞咽不協調,躺著吃奶很容易發生中耳炎,最好的喂奶姿勢是半臥位。

◆溢奶或吐奶后記得檢查耳部

寶寶溢奶或是吐奶后,奶水容易順著面部流進耳朵,媽媽不能僅僅擦干凈寶寶的嘴周,還應檢查寶寶的耳朵有沒有液體流入,若有的話一定要及時清理。

◆不要長時間讓寶寶躺著哭

寶寶平躺著哭時,眼淚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里,滋生細菌,導致耳朵發炎。

◆洗頭洗澡時做好防護

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給寶寶洗澡、洗頭時,家長應該用手堵住寶寶外耳道口。

平時做好預防,就能大大降低寶寶患中耳炎的幾率。

最后還是要給寶媽們提個醒,如果發現寶寶疑似得了中耳炎,一定及時帶寶寶看醫生,遵醫囑服藥,并定期進行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