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後黃金6小時是產後恢復與哺乳銜接關鍵期!
媽咪掌握親餵時機、家屬協助護理重點,幫寶寶奠定健康基礎同時促進自身復原。
** 1. 哺乳別等待!清醒就能親餵**
不少媽咪擔心「術後麻醉會影響哺乳」,其實不論全身或半身麻醉,只要意識清醒、體力允許,就能開始親餵——麻醉藥物進入母乳的量極低,術後止痛泵用藥也經安全評估,都不影響哺乳。
若需使用抗生素,請主動告知醫師哺乳需求,醫師會選用哺乳安全藥物(如盤尼西林類)。及早哺乳不僅讓寶寶吸收珍貴初乳,寶寶吸吮更能刺激子宮收縮,幫助媽咪減少產後出血。
** 2. 初乳早已備妥!孕期20週就開始分泌**
「剛剖腹沒母奶先補配方奶?」這是常見迷思!事實上孕期20週左右,乳房已開始分泌金黃色初乳。哺乳遵循「供需平衡」原則,寶寶吸吮刺激越多,奶量會逐步增加。
產後2-3天初乳雖量少,卻富含免疫球蛋白與生長因子,能幫新生兒建立腸道防禦屏障,這是配方奶無法取代的。別急著補配方奶,多讓寶寶吸吮才是建立奶量關鍵。
** 3. 身體恢復重點:臥姿、飲食、下肢照護**
麻醉未退階段需特別注意:
‧家屬每15-20分鐘協助按摩腿部 從腳踝往大腿輕柔按壓,或協助勾腳踝動作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栓風險。
** 4. 肌膚接觸技巧:避開傷口喚醒哺乳本能**
媽咪清醒後即可進行肌膚接觸,將寶寶裸露前胸(避開腹部傷口),讓寶寶偏向左/右側。寶寶感受媽咪體溫與心跳時,會自然啟動尋乳反射。若媽咪仍疲倦,需家屬在旁守護避免壓到傷口。
** 5. 哺乳順其自然!觀察嬰兒飢餓訊號**
持續肌膚接觸1小時,多數寶寶會主動尋乳。家屬勿催促哺乳時間,只要含乳姿勢正確(含住乳暈避免乳頭破皮),就讓母嬰自行磨合。新生兒胃容量僅5-7ml(彈珠大小),可透過每日6片濕尿布、2-3次排便及體重增長(滿月增600克)判斷進食足量。
** 6. 初乳重要性遠高於「吃飽」**
初乳的腸道保護功效無法替代!寶寶哭鬧時應增加肌膚接觸與吸吮刺激,非立刻補配方奶。僅在媽咪無法哺乳(如併發症治療)或寶寶低血糖等特殊情況,經醫師評估後才需補充。
貼心小提醒:產後6小時「穩定」重於「急切」
剖腹產後首重平穩恢復與建立母嬰連結,按需哺乳、充足休息、家屬協助護理,就是最理想的照顧模式。給自己和寶寶多點磨合時間,母乳哺餵與身體復原都會漸入佳境~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