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無心言語成為親子裂痕!
媽咪們常脫口而出的抱怨話語,可能在孩子心中種下長期陰影。育兒專家提醒,下列四類常見NG對話尤其需要注意,學會轉換表達方式才能築起親子間的安全堡壘哦!
一、否定人格的殺傷言語 「煩欸!自己玩啦!」、「怎麼連這個都不會!」許多媽咪習慣用大人標準要求孩子。
舉例帶孩子訪友時,孩子沒主動招呼就被數落:「真沒禮貌,叫人都不會!」這類評語即使不是當面批評,敏感的孩子都會記在心裡。當孩子能力足夠卻沒做好時,與其責備不如說:「我們來練習怎麼打招呼好嗎?」
二、破壞安全感的威脅語 「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媽媽不要你了!」這類氣話會讓孩子質疑媽咪的愛。
常見狀況是孩子被責罵後負氣跑開,媽咪在後方喊:「有種別回來啊!」長久下來可能埋下未來離家出走的種子。
適當管教是必要的,但要讓孩子明白「行為不對」而不是「你不被愛」,可以說:「媽咪永遠愛你,但亂跑很危險我們要聊聊」
三、造成恐懼的恐嚇話 「叫老師處罰你!」、「警察來抓壞小孩了!」利用孩子對權威的敬畏來施壓。
這會讓孩子產生「我是壞孩子」的自我認知。正確做法是指出具體錯誤並肯定孩子本質:「剛剛推人會讓朋友痛痛,媽咪知道你是乖孩子,我們去道歉好嗎?」
四、超出能力的過度要求 「動作快點啦!」、「還沒做好不准吃飯!」孩子動作慢常是發展階段限制。
當媽咪看著孩子的作品說:「還可以更好!」其實在他眼中已經盡了全力。建議先觀察孩子能力範圍,超出能力的任務要調整難度,可以改成:「這次畫得好用心!明天試試看加點新顏色?」
育兒路上難免有情緒,但別忘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說話前深呼吸三秒,把否定句轉換成指導句,親子關係會更緊密哦!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