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鼠蹊部凸起別輕忽!圖解腹股溝疝氣症狀與治療時機

當寶寶鼠蹊部出現不明腫塊,可能是腹股溝疝氣的警訊!本篇文章由兒童外科醫師監修,帶家長認識嬰幼兒最常見的外科急症之一,掌握黃金治療時機。

什麼是腹股溝疝氣?

當寶寶腹部組織出現缺口,腸道或卵巢可能滑入鼠蹊部形成凸起腫塊,這種情況稱作「腹股溝疝氣」。除了好發於鼠蹊部位,臍疝氣也是嬰幼兒常見類型。 Close-up of Asian baby boy's groin area showing slight bulge

發生原因解析

胎兒發育過程中,男寶寶的睪丸會從腹部通過「腹股溝管」下降到陰囊;女寶寶的卵巢則會下降到盆腔。正常情況下這個通道會自動閉合,但約5%的新生兒(尤其早產男嬰)可能留下較大縫隙,讓腸道有機會滑入形成疝氣。

3大關鍵症狀觀察

男寶寶症狀

在鼠蹊部或陰囊位置可摸到拇指大小的橢圓硬塊,通常幾週大後會逐漸明顯。哭鬧時因腹壓增加會更突出,安靜時腫塊可能暫時消失。

女寶寶症狀

發生率較低但仍有風險,除鼠蹊部凸起外,可能延伸到大陰唇位置。女嬰陰唇腫脹通常是出生時荷爾蒙影響,幾天後會自然消退,需與疝氣區分。 Taiwanese pediatric surgeon explaining hernia diagram

醫療處置時機

常規手術治療

無論性別都需手術修補,通常建議在確診後或滿1歲時進行。雖然疝氣本身不危險,但若發生「嵌頓型疝氣」導致腸道卡死,24小時內就可能造成組織壞死。

緊急就醫徵兆

當腫塊突然變硬、顏色轉深且無法推回腹腔,伴隨嘔吐、腹脹或劇烈哭鬧時,需立即掛急診處理!醫師會進行緊急手術避免腸道壞死。 Mother comforting crying infant after surgery

特別注意事項

不少家長誤認疝氣會自行痊癒而延誤治療,醫師強調:「腹股溝疝氣不會自動康復,早期修補手術傷口僅1-2公分,術後當天即可返家,併發症風險低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