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孕媽咪在產前門診被告知胎位正常,卻在分娩時聽到「胎位不正」的診斷,這種情況常讓產婦與家屬感到困惑。
其實這牽涉到妊娠與分娩的生理變化機制。在產前檢查時,只要胎兒頭部朝下就被視為正常胎位,但實際上胎頭(枕部)的朝向與俯屈程度仍可能存在差異。
真正理想的胎位是寶寶後腦勺朝向媽媽左前方或右前方,且頭部呈現良好的俯屈姿勢。當胎頭朝向母體正側方、正前後方,或是俯屈不足導致額頭、面部處於最低位置時,都屬於需要特別注意的異常胎位。
這類特殊狀況通常要等到子宮頸開指達4公分才能確診,至少要開2公分才能初步判斷。有趣的是,部分胎位異常其實是暫時現象──隨著產程進展和宮縮作用,胎頭可能會自行旋轉調整到正確位置。
醫護人員有時會在子宮頸開7-8指時進行「手動胎位調整」,協助寶寶轉到最佳分娩位置。根據臨床統計,僅少數案例經處理仍無法轉正,或調整後又復位異常。
遇到這類狀況時,醫療團隊會綜合評估胎兒大小、產婦骨盆條件與胎頭下降程度,選擇最適宜的處置方式,包含產鉗輔助分娩或改採剖腹產,全力確保母嬰安全。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