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家裡寶貝變得特別容易鬧脾氣嗎?從幼兒園回來就莫名哭鬧、軟硬不吃,連原本有效的方法都失效?其實這是孩子情緒發展的必經階段,用對方法就能順利度過!
我家寶寶最近進入情緒暴走期,明明以前講道理就聽得懂,現在卻完全變了個樣。 舉例來說,上周只是因為水杯顏色不對,就在地板上哭了半小時,連最愛的餅乾都哄不住。從幼兒園回來後更是變本加厲,動不動就尖叫大哭,把全家搞得人仰馬翻。
後來請教專家才知道,孩子的成長曲線本來就是波浪狀的。當他們處在「情緒低谷期」時,會出現這些特徵:
- 像不定時炸彈,小事就瞬間爆發
- 特別愛唱反調,你說東他偏往西
- 活動時異常亢奮,完全靜不下來
- 把整天累積的情緒,回家後一次釋放
破解情緒地雷的實用技巧
與其跟孩子硬碰硬,不如試試這些聰明招數:
情境一:用繪本轉移注意力
3歲半的妞妞最近聽故事總是不專心。 媽媽把普通故事書換成立體繪本,故意用誇張語氣說:「天啊!小熊怎麼受傷流血了?」成功讓妞妞主動靠過來關心劇情發展。
情境二:數數遊戲誘發參與感
康康爸數數時故意出錯:「23、24、26…」馬上激起孩子糾正的慾望。等康康接話後,爸爸再順勢引導:「那我們來數完這排積木好嗎?」
情境三:角色互換教學法
讓牛牛當老師,爸爸當學生。 當爸爸模仿孩子耍賴的樣子時,牛牛反而端起架子說:「小朋友不可以這樣!」無形中學會自我約束。
情境四:冷處理後講道理
小宇發脾氣亂摔東西時,媽媽先移開危險物品,離開現場五分鐘再回來。 等孩子冷靜後溫和解釋:「你看玩具被你摔痛了,我們一起幫它擦藥好嗎?」
預防情緒風暴的黃金守則
- 固定作息超重要 每天按表操課:洗澡→喝奶→睡前故事→關燈。穩定的生活節奏能給孩子安全感
- 指令要像选择题 不說「馬上去收玩具」,改成「你想要用小車車載積木回家,還是用魔法咒語讓玩具飛回箱子?」
- 預告行程減少抗拒 出門前先預告:「再玩三次溜滑梯就要回家囉!」避免突然終止活動引發反抗
- 因材施教找對方法 吃軟不吃硬的孩子適合「示弱戰術」;堅持度高的則要用「有限選擇」來引導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情緒波動期,爸媽們別太自責。用對方法 + 耐心陪伴,這段叛逆風暴期很快就會過去!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