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常糾結「抱不抱哭鬧寶寶」的難題,其實肌膚接觸正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關鍵!這篇帶您用台灣育兒觀點解析正確應對方式。
剛升格當爸媽的你,面對軟綿綿的小寶貝,怎麼抱都覺得不夠 每天都被寶寶的哭聲搞得神經緊繃,連睡個安穩覺都是奢望。
有經驗的長輩常告誡:「不能一直抱啦,會寵壞小孩唷!」讓許多爸媽看著哭泣的寶貝卻不敢抱,內心充滿掙扎⋯⋯
育兒專家解密:什麼是寶寶肌膚飢渴症?
所謂「肌膚飢渴症」,是指嬰幼兒透過皮膚接觸獲得安全感的天然需求。
研究顯示:人類天生需要透過擁抱、撫觸來建立親密感,這種本能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發展。當媽咪把哭鬧的寶寶抱起來輕拍背安撫,神奇的是寶寶真的會慢慢停止哭泣!
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心情低落時, 只要被在乎的人輕輕擁抱,不用多說什麼就能感到安慰──這種安全感其實源自嬰兒時期父母給予的肌膚接觸。
長期缺乏擁抱會怎樣?
育兒專家特別提醒:若長期缺少適當的肢體接觸,可能影響寶寶兩個層面發展:
- 情緒表達障礙:變得比較退縮或易怒
- 生理發展遲緩:體重增加較慢、免疫力較弱
破解迷思:哭了馬上抱會寵壞?關鍵分齡指引
許多職場爸媽會說:「知道抱抱很重要,可是真的沒時間每哭必應⋯⋯」
其實關鍵在於分齡應對: 🔶 0-6個月:寶寶還不會用言語表達 ➜ 每次哭鬧都該及時回應建立安全感
🔶 6個月後:開始學習自主 ➜ 可觀察哭鬧原因再決定是否抱起
貼心小技巧: ‧ 用背巾維持肌膚接觸又能空出雙手 ‧ 爸爸也要參與擁抱建立親子連結 ‧ 睡前固定進行10分鐘撫觸按摩
記得把握寶寶願意黏著你的寶貴時光 用正確的擁抱為孩子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礎!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