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幼兒社會教育指南|建立多元觀點與親子互動的正確觀念

帶寶寶出門時,他們總是用最直接的方式發現世界差異——當孩子指著輪椅上的陌生人問『媽咪他怎麼了?』正是生命教育的最佳契機!

3歲幼兒正處於對『差異性』最敏感的階段,媽咪們是否也有這種經驗:逛賣場時孩子突然拉高音量問『為什麼那個阿姨走路怪怪的?』或是盯著不同膚色的路人直看。別緊張!這正是教導孩子認識多元社會的黃金時期喔~

Supermarket Scene

當小寶貝在公共場所提出這類疑問時,建議用平靜自然的語氣回答:『那位叔叔可能曾經受傷,醫生請他用拐杖幫助走路喔!』解釋時記得把握三原則:簡短具體避免標籤化(例如不說殘疾人士而是說明實際狀況)、用孩子能理解的比喻(如皮膚顏色深淺就像奶茶有不同濃度)。

這個階段更要引導孩子看見『相同點』:『你看坐輪椅的姊姊也喜歡Hello Kitty耶!她和你一樣最愛草莓冰淇淋對不對?』透過日常接觸不同年齡、文化背景的親友,像是帶孩子探訪銀髮族長輩,或參加多元文化活動,都能讓幼兒自然培養包容心。

Playground Scene

特別要注意的是,當孩子提到的當事人就在現場,回答音量要適中避免造成他人困擾。其實多數人都能理解幼兒的好奇天性,只要家長用正面的態度引導,反而能創造友善的社會互動呢!

從今天開始,把每次的『尷尬提問』轉化成機會教育吧!用開放的心態陪孩子認識這個多彩的世界,種下平等尊重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