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離婚過程就像一場震撼教育,尤其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會產生階段性影響。兒科心理師特別整理各年齡層孩子的反應特徵與安撫技巧,幫助家長將傷害降到最低。
離婚對6-12歲孩子衝擊最大
這個階段可說是「最困難的適應期」,因為孩子已能理解複雜情感,卻尚未具備完整的情緒處理能力:
- 他們清楚記得家庭和睦的時光,面對劇變時會產生自我懷疑
- 若缺乏引導,可能將父母分開歸咎於自己
- 易產生被遺棄感或發展出過度討好的人格特質
關鍵應對方式:
- 即便私下有衝突,在孩子面前仍要保持基本互動禮儀
- 每天具體表達愛意(言語擁抱都可)
- 警覺焦慮症狀(食慾變化/惡夢頻發)必要時尋求兒童心理師協助
各年齡層的離婚影響與安撫技巧
嬰兒期(0-1.5歲)
別以為寶寶不懂事!他們能感知環境壓力,主要反應在:
- 睡眠倒退頻繁夜醒
- 食慾下降
- 分離焦慮加劇
應對要點:
- 在寶寶面前保持穩定聲調,情緒性對話請在睡前處理
- 交接時攜帶安撫玩具維持熟悉感
- 建立固定作息(儘管分居兩處也要協調餵奶/睡眠時間)
學步期(1.5-3歲)
正處於依附關係關鍵期,主要表現為:
- 退化行為(如尿床/吸手指)
- 易怒黏人
- 語言能力暫時倒退
教戰守則:
- 父母需特別控制自身負面情緒
- 用簡單句子說明生活變化(例如:「爸爸會在新家陪你玩玩具」)
- 增加肢體接觸時間彌補安全感
學齡前期(3-6歲)
最讓人心疼的是他們常產生「修復幻想」:
- 誤解離婚是自己不乖造成的
- 透過搗蛋行為試圖讓父母複合
- 莫名恐懼被遺棄
有效安撫法:
- 用繪本解釋家庭型態改變(推薦《媽媽家·爸爸家》)
- 具體說明探視規則(例:每週六住爸爸家)
- 製作視覺化日曆減少分離焦慮
小學階段(6-11歲)
此時期的創傷容易影響青春期發展,常見行為:
- 在學校出現攻擊行為
- 刻意討好父母任一方
- 學業成績突然下滑
重建安全感3步驟:
- 強調「不論住哪裡,愛不會減少」
- 維持固定親子約會時段
- 鼓勵參加團體活動轉移注意力
無論處在哪個階段,父母都要記得這非單方面的責任。若發現孩子持續出現情緒困擾,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商,幫孩子建立新的情感支持系統才是最重要的。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