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發燒時,不少長輩會建議用酒精擦拭降溫,但這種傳統做法卻可能暗藏風險!專業兒科醫師提醒,酒精散熱可能引發顫抖反應甚至酒精中毒,學會正確的物理降溫方式才能確保孩子安全。
酒精降溫為何不適合嬰幼兒?
近期兒科門診發現,仍有近3成的父母會嘗試用酒精替發燒寶寶降溫。這種方式雖然能讓皮膚表面快速涼爽,卻會造成兩個主要問題:
- 體溫反彈機制:當降溫速度過快時(例如使用酒精或冷水澡),幼兒可能會出現顫抖反應,這是身體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反而會讓核心體溫再度攀升。
- 酒精中毒風險:嬰幼兒的皮膚屏障尚未發育完全,透過擦拭吸收的酒精可能進入血液循環,嚴重時會導致呼吸抑制或神經系統損傷。
安全有效的5大退燒方式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可採取以下處置方式:
- ❄️ 使用常溫毛巾敷額頭(非冰敷)
- 🛁 以約33-35度的溫水進行擦澡
- 💊 依醫囑使用含Acetaminophen成分的退燒藥水
- 👕 保持室溫24-26度並穿寬鬆衣物
- 💧 適度補充母乳或電解質水
特別注意事項
當出現以下狀況時,應立即送醫急診:
- 三個月以下嬰兒體溫超過38度
- 發燒合併抽搐或意識不清
- 皮膚出現紫斑或呼吸困難
貼心提醒:阿斯匹靈絕對禁止用於嬰幼兒退燒,可能引發致命的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不確定處理方式時,應先拍照記錄寶寶症狀狀態,快速諮詢小兒科醫師建議。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