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過程 第12頁

分享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行為習慣,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學齡前教育

使孩子性格好的8條策略

  朋友帶著一歲多的女兒來玩,小家伙有個癖好-摔東西,只要她的小手夠得著的東西,抓起就往地上扔,然后開心地“咯咯”笑個不停。大人們則忙不迭地搶在她前面保護易碎品。小家伙天真爛漫,無可厚非。然而那一刻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能讓他這么任性。現在我的兒子樂樂已經16個月,每次帶他出去聚會,朋友們總是贊嘆不已。照看他的阿姨也由衷地說:樂樂真的很懂事。我真為他感...
學齡前教育

教會寶寶自己吃飯 媽媽少操心

  寶寶自己吃飯的好處   不少父母因怕小孩自己吃飯吃得慢,飯菜會變涼,甚至滿桌狼藉。所以,雖然有的小孩已長到五六歲,父母還在喂飯給他吃。實際上成人喂小孩吃飯到小孩自己吃飯是一個飛躍,作為父母應該培養小孩學會自己吃飯。寶寶盡早學會自己吃飯有很多好處。   其實,1周歲以后的寶寶,就應當讓他自己吃飯。這個時期的寶寶很喜歡自己吃,一開始時寶寶吃的不是太好,但...
學齡前教育

寶寶自我認識 從照鏡子開始

  寶寶的自我意識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呢?有心理學家做了這樣的實驗:在寶寶熟睡時,在他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寶寶醒來后,讓他照鏡子。結果發現:有些15個月大的寶寶會看著鏡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而大部分寶寶都要在21個月以后才出現這種行為。針對年齡的寶寶,媽媽們應該怎樣通過“照鏡子”幫助他認識自己呢?
學齡前教育

爸爸應注重孩子的特質培養

  諸如勇敢、諸如堅強、諸如理智、諸如達觀……在媽媽給了孩子善良、敏感、細膩、溫柔之后,這些特質,孩子們通常可以在和爸爸的交流和相處中學到,所以,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對孩子這些特質的培養是毋庸置疑的。   現代人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而反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卻越來越脆弱,家長們開始憂慮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學齡前教育

2-3個月寶寶的行為發展大解讀

  寶寶2-3個月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階段性的動作和心理,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行為發展,比如像吸允手指的行為,一些家長擔心寶寶會養成吮手指的不好習慣,其實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這樣的行為會減少,而像寶寶耍脾氣這樣的行為,每個寶寶都有他的特殊性哦,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性格、氣質加以指引呢。   1、耍脾氣   寶寶年紀小小就已經會發脾氣了,這一點都不奇怪哦,如果媽媽...
學齡前教育

頑皮媽媽與寶寶斗智斗勇

不行就干脆打罵起來,可是這樣真的是“對付”小寶寶的好辦法嗎?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寶寶化難過為高興呢?我們聽聽3位媽媽和寶寶斗智斗勇的故事吧。   故事一:我跟寶寶“搶”面條   媽媽小余講述:今天我又跟寶寶斗上了。寶寶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跑到廚房大掃蕩,把面條給拖出來了,還扯了一大把出來握在手中,拿到客廳跟我們炫耀。婆婆連忙過去搶,寶寶生怕面條被搶走,握緊面...
學齡前教育

正確引導寶寶的好奇心

  寶寶的好奇心   孩子快1歲了,會到處亂摸、亂爬,對身邊的任何東西都有著極大的興趣。對這種好奇心、這種探索的精神應該受到鼓勵,他在不停地觸摸各種東西,不斷地嘗試新事物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不少東西,懂得了事物的因果關系,也促進了記憶的發展。   父母在鼓勵的同時,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先正面教孩子認知事物,少說“不”;
學齡前教育

如何在1分鐘hold住不聽話的小孩

  別家小孩那么乖,我家寶寶怎么就這么不聽話呢?不聽話其實不是你的錯,寶寶不聽話也是有因可循的,看了下面的三大解釋,也許你就不會怪你的寶寶不聽話了。   寶寶為什么不聽話   1、運動能力的發展   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 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為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寶寶產生不滿情...
學齡前教育

如何看待寶寶的“不自信”

  3歲的貝貝非常喜歡畫畫,于是,爸爸媽媽給她報了早教中心的繪畫班。可是,一天,媽媽帶貝貝去學畫,走到半路,貝貝突然說不想去了。媽媽奇怪:“貝貝不是很喜歡畫畫嗎?為什么不想去了呢?”貝貝怯生生地說:“我畫的不好怎么辦?老師不表揚我怎么辦?”聽了貝貝的話,媽媽心里很不是滋味。   貝貝不自信的表現還不止這一件,比如,一次貝貝想玩剪紙,于是媽媽拿了剪刀和白紙,...
學齡前教育

寶寶愛吃手指 媽媽別“打攪”

  很多媽媽都發現自己的寶寶有“吃手”的習慣,有時候怕他手臟,所以就及時阻止了。其實,寶寶喜歡“吃手”不一定是壞事哦,媽媽們不必如此擔憂。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還不能指揮自己的小手。所以,如果這時候寶寶已經懂得“吃手”了,那是一個寶寶成長發育的信號。這是為什么呢?且來看看小編的介紹。 
學齡前教育

寶寶愛搶玩具 自我中心在作怪

  寶寶總愛搶別人玩具,而自己卻不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這是不是自私呢?其實這是小孩子的自我中心化思維在作怪。作為爸媽,應該要體諒孩子的自我中心化思維,并且教孩子學會分享,這才能避免孩子養成自私的個性。   1、寶寶自我中心化思維   寶寶跟爸爸媽媽出去玩,對地下人行通道的臺階產生了興趣,走下臺階后,又返身上去,上上下下好幾遍。正常發育的寶寶,根本就不存在...
學齡前教育

幫寶寶順利度過“口欲期”

  一、什么是口欲期?   “口欲期”的概念: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一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欲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醫學觀察認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開始了。通過B超檢查,便可發現胎兒在子宮內也會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嬰兒便會吮吸母親的乳房、奶嘴;他們將周圍見到的任何感興趣的東西都往嘴里塞,作為一種自娛和自體享受的活動。 ...
學齡前教育

父母主動培養,讓BB性格更合群

  有很多媽媽發現自己的寶寶不合群,很難和其他小朋友在一塊玩、學習、做游戲,經常單獨活動,媽媽都覺得這樣很不好,但卻不知道怎么辦?其實,幼兒性格培養不是很難的問題,要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應該主動進行教育,而不應該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動進行糾正。   爸媽應該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主動來培養其合群的性格:   1、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
學齡前教育

寶寶不合作 或與你的言行有關

 讓孩子乖乖合作是家長們最大的難題,特別是孩子自我中心的發展,自主意識使得他們經常做出一些挑戰家長權威的事情,叫他們往東卻偏偏往西跑,還常常否定父母的觀點和要求。新狀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家長們總覺得掌握到的早教知識毫無用武之地。究竟怎樣才能不用哀求、不用大聲嚷嚷,就能讓孩子乖乖與家長合作呢?    一、寶寶不合作可能與你言行有關   寶寶不合作其實有...
學齡前教育

父母怎么改掉寶貝的壞脾氣

 生活實例:   曉曉還不滿3歲,可脾氣卻很大,經常大發雷霆,一點都不聽話。原來,曉曉是父母結婚多年后才得到的寶貝,加上他又聰明活潑,家里人都把他看成掌上明珠,倍加寵愛。特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更是對他百依百順。平時他要什么就去買什么,想到哪里去玩就帶他去哪里,生怕他受一點委屈。時間一久,曉曉就學會了發脾氣,而且變得脾氣越來越大。只要稍不如意,不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