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過程 第11頁
分享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行為習慣,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很多父母都覺得,小寶寶還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其實不然,也許孩子還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獨立性的性格和意識,應該是越早培養越好。
獨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動中,較顯著地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活動。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

專家分析,小寶寶愛咬東西,往往是對這個世界比較好奇,因此總會把東西咬上一口,通過這個方法來了解陌生事物,這也是比較正常的。而大一些的孩子,例如上了幼兒園或者更大的孩子,如果還喜歡咬東西甚至咬人,那么這可能暗示出他們有情緒上的問題,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
孩子出現對長輩沒大沒小或不尊重時,若父母沒有適當糾正,長久下來,不僅會養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個性,在團體中也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所以,家長應讓孩子知道:擁有一顆尊重的心是很重要的,有禮貌的孩子會讓他人覺得愉快、舒服。
孩子沒大沒小的原因
通常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或不尊重長輩的原因大約有三種:
如果你稍加留心,也許以下幾個鏡頭對你來講并不陌生:孩子吃飯時,不愿意吃,邊跑邊玩,媽媽端著飯碗,在后邊追著喂;走在馬路上,常常看到已會跑會跳的孩子,偏要伏在家長背上,縱然家長已累得滿頭大汗,孩子仍舊不肯下來自己走;孩子上學或放學時,書包無一例外地放在接送的家長手上……
既規則又自由的好習慣
在幼兒園里,樂樂拿著一塊積木主動對琳琳說:“你跟我一起玩吧。”琳琳說:“我不想跟你玩,我想跟悠悠玩。”樂樂接著做她的思想工作:“我會搭水立方,你來看。”琳琳不為所動:“我不去。”樂樂有點不高興地說:“你不跟我玩,我自己玩。”樂樂便自己到建筑區專注地搭起奧運場館。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對于4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自我夸耀不僅是一種正常現象,還是健康心態的表現。在一個充滿愛的安全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地總是自我肯定。當三四歲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讓別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就時,他會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心滿意足,也許他值得夸耀的成就在我們看來很簡單,只是畫完了一幅畫,或者出去玩的時候排在了隊伍的第一個,可他卻會非常自豪地告...
寶寶每個成長年齡段都有其自身的發展重點,1歲半的寶寶喜歡唱反調,3歲寶寶喜歡與他人分享,寶寶4歲愛吹牛……爸媽有針對性地對寶寶進行“一件事”教育,抓住早教重點,對寶寶的成長發展很有好處哦!

小兒的恐懼
恐懼是人的本能,孩子出生后,就要面對層出不窮的恐懼。,在0~12歲的兒童中,90%以上的兒童會有恐懼心態;40%的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對象,而43%的6~12歲兒童會有多達7種害怕對象。
明智的父母應該在孩子年幼時培養他良好的習慣,這樣形成的意識將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八個好習慣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趕緊開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吧!
好習慣一:懂得尊重
好習慣二:保持誠信
好習慣三:積極選擇
好習慣四:獨立是前提
好習慣五:強烈的責任心
從幼兒期就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極為重要,因為這一時期,人的身心發展十分迅速,可塑性極大。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孩子今后乃至終生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
幼兒期需要培養的行為習慣很多,有行為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品德習慣等等,但根據幼兒期主要是孩子個性和行為習慣形成的初步階段,知識學習和專門技能掌握井不是幼兒期的主要任務,所以...
寶寶犯錯誤后,爸爸媽媽會對其進行懲罰,那么寶寶自然就免不了哭鬧。面對這種情況,很多爸媽不知道該怎么辦,那就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教會你擺平受罰寶寶的哭鬧。有的孩子受到懲罰后哭個不停,父母或是后悔,或是許愿,或是更嚴厲的訓斥,這顯然都是錯誤的。下面介紹幾種方法可制止其哭鬧,供你試用。
教育寶寶是父母都必須做好的一件事。可是有的人可以把寶寶教育的很好,有些人卻不行。其實教育寶寶應該從日常生活做起。現在我們就一起跟著寶寶鍛煉一下吧。
1、聽覺:孩子對母親的聲音最敏感。
(1)聽音樂:選擇適合嬰兒的柔美、和諧的音樂。對孩子非常喜歡的音樂,家長可讓他反復地聽。
(2)父母唱歌給孩子聽:寶寶非常喜歡聽父母唱歌(尤其是爸爸的聲音...
寶寶的安全教育應當進行到哪一步,才既不會讓寶寶誤認為這個社會上都是壞人,都是危險的事物,想安全必須一刻也不離爸爸媽媽,又不要讓他在走近危險區域的時候毫無警覺,一點自我防范的意識也沒有?
寶寶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開始自己用筷子了。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專家對寶寶初學用筷子的建議吧。
美國的一位家庭醫生最近把使用筷子作為孩子必須學會的21種技能之一,而日本,更是把8月4日定為筷子節。為何中國人天天用、頓頓使的筷子在國外如此受到青睞?原來,他們認為使用筷子能幫助孩子提高協調性和精細動作能力,還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新食物。

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于兒童的自我意識地發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展,他會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親的教育觀點就會產生沖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從心理發育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但對父母親來說,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