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過程

分享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行為習慣,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幼兒發展

新生腦細胞比成熟細胞更愛學習!研究揭大腦成長關鍵

2
加拿大最新動物研究首次證實:大腦在學習新事物時,新生腦細胞的活躍度明顯超過成熟細胞!這項發現意味著大腦需要持續生成新細胞才能維持認知功能。 研究團隊透過特殊化學標記劑,針對實驗鼠剛生成的大腦細胞進行染色追蹤。在不同時間點訓練這些鼠類進行迷宮挑戰後,科學家分析牠們大腦中負責學習記憶的關鍵區域——海馬迴。 結果發現,在注射標記劑後立即接受迷宮訓練的實驗鼠,其染色...
寶寶1歲~2歲

兩歲寶寶情緒風暴解密!破解terrible two的7大教養心法

2
兩歲半的寶寶時而乖巧時而暴走?育兒專家解析「情緒小風暴」背後的真相,原來這些行為都是成長必經過程! 幼兒的兩面人行為解密 最近收到好多媽咪私訊,說家裡兩歲多的寶貝簡直像裝了情緒開關。就像住在台中的冰冰媽分享:「每次親戚來訪,我家小公主就從天使切換成小惡魔模式!」不是在地上打滾哭鬧,就是突然瘋狂搗蛋。 這些狀況其實隱藏著寶貝的7種心理密碼: 育兒專家傳授安撫妙...
嬰兒知識

用瑜珈球訓練寶寶平衡感的3個超有效遊戲技巧

2
媽咪們知道嗎?其實家裡常見的瑜珈球就是訓練寶寶平衡感的神器!透過簡單的遊戲互動,不僅能安撫哭鬧中的寶寶,還能促進感覺統合發展喔~ 還記得當初懷孕時買的孕婦瑜珈球嗎?產後突然發現它對安撫寶寶特別有效!每當寶寶哭鬧時,我都會抱著他坐在球上輕輕搖晃,哼著改編版的騎馬歌謠:「小寶貝~騎白馬~逛完公園看天下~世界真的好~大~呀~」沒想到短短幾十秒,寶寶就會停止哭鬧,舒...
今日焦點

叛逆期孩子,父母要見招拆招

1
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多家長都能明顯地感到孩子的性格似乎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有的性格活潑的孩子會慢慢變得沉默寡言,而一些安靜聽話的孩子開始變得躁動不安,甚至會跟父母唱反調。其實父母對此不必太擔心,孩子正是走進了青春叛逆時期,需要父母見招拆招了! 為什么孩子升到初中開始性格開始變得跟之前不同了呢?很多孩子以前性格安靜聽話,一夜之間仿佛變了個人,開始喜歡跟父母唱反調,...
學齡前教育

幫助孩子戰勝黑暗恐懼的方法

1
恐懼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狀態,有時候恐懼對嬰兒和爸爸媽媽來說真的是很煩惱,可是嬰兒產生恐懼也是很正常的。有時候爸爸媽媽覺得孩子總是充滿恐懼是在退步,但事實上,這反而是孩子對這個美麗的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黑暗是最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的一件事情了,接下來我們就教給各位爸爸媽媽一些幫助孩子戰勝黑暗恐懼的一些方法: 1、多幫助寶寶 雖然自立可以讓你變得輕松一些,但...
學齡前教育

三歲孩子的五種常見行為

1
孩子在某些歲數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特定的行為,不同的年齡段,其發展、學習和行為都存在差異,爸爸媽媽需要理解為什么孩子表現出某種方式,這能幫助爸爸媽媽采取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1.好奇心 三歲的孩子對于整個世界都充滿著好奇心,因此他(她)總是會問爸爸媽媽非常多的問題。孩子會想要知道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電視機里面為什么有人在動、飛機為什么可以在天上飛…… 爸爸媽...
學齡前教育

家長要允許孩子進行平等的爭辯

1
作為爸爸媽媽的你是否老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德國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覺得:不是一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于下一代來說,其實也是一個鍛煉的過程。 挑戰爸爸媽媽,有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和爸爸媽媽討論的時候,孩子一定要運用學到的語匯和表達方式,來跟爸爸媽媽合理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孩子在與爸爸媽媽爭辯之后發現,爸爸媽媽其實也會有錯誤的...
學齡前教育

寶寶四種“奇怪”的表現,正是變聰慧的證明,父母要多留意

4
好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種種奇怪行為時都很抓狂。可事實上,孩子不同于常人的行為背后卻是大腦處于發育敏感期的一個突出表現。 所以,當家長髪現孩子存在如下奇怪行為時,不要去打擾孩子,盡管放手讓孩子順著自己的心去做,通過你的寬容,孩子會越發的聰明。 一、裝哭 小孩子哭的時候怎么不流眼淚呢?其實,這是孩子正在演戲,他們在假哭。而這種假的背后還有潛臺詞。或者是“我需要媽媽...
學齡前教育

為何寶寶聽一個故事上百遍都不膩?并非寶寶磨人,而是在“變聰明”

1
你家孩子在幾歲時,智力大幅度提高,越變越聰明的呢?很多家長可能都回憶不起來,好像孩子是在不知不覺間一夜長大,變得聰明伶俐似的。可實際上,孩子的智力發育是有依據可循的,當孩子步入智力高速發育期,就會出現一些特別的表現,家長應該提前知道。 3歲女兒變磨人精,寶媽無奈,卻意外培養了女兒驚人的語言能力 我女兒3歲時,就表現得特別愛磨人,時常纏著我給她講故事。有時候,...
學齡前教育

寶寶在家蠻橫,出門變慫包?通常是父母兩方面做錯了

7
孩子從小在父母的身邊長大,父母最害怕的就是孩子離開父母的保護,會受到別人的欺負,或者是壞人的傷害。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總是想要他們的善良中可以帶一點鋒芒。我們不希望孩子惹事,更希望孩子不要怕事,能做一個堅定自信的人。可是,一些孩子成長的軌跡,總是偏離父母的期望。
學齡前教育

爸爸媽媽什么樣,孩子就是什么樣

其實,看父母的品性,差不多就能夠了解到孩子是什么品性,話雖糙,不過確實有道理的。第一,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從小到大所處的環境。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媽媽負責教育孩子,因此“媽媽什么樣,孩子就什么樣”這句話,其實是有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