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教育 第29頁

分享媽媽們對寶寶的行為習慣,性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問題.
學齡前教育

孩子“兩面派”行為要重視

要改變孩子這種不良的“兩面派”態度,大人必須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的教育措施。 父母教育應一致 嚴父慈母或嚴母慈父,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法容易導致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不一樣,要改變和預防孩子對父母態度不同,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學齡前教育

小朋友怎樣看電視才科學?

  電視在帶給我們快樂與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小朋友尤其需要了解怎樣看電視才是科學的。   第一、要合理安排時間。放學回家后,先做作業,然后再看電視。平時要少看,周末適量。每次看電視的時間最好控制在40分鐘左右。   第二、與電視螢幕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來說,看電視時,最好距離電視機2.5-4米。
學齡前教育

寶寶愛吮手指怎么辦

寶寶的吸吮動作是先天性的本能動作,但吸吮手指并不是先天的本能,這是在后天逐漸產生的一種不良習慣。這一習慣與母親早期喂養不當有關,有的母親一聽到寶寶的哭聲就用奶頭把寶寶嘴堵上。當沒有奶頭吸吮時,寶寶就用自己的手指代替奶頭來吸吮,以滿足吸吮的本能需要。此時寶寶并非想吃到什么,而是從吸吮中得到滿足的樂趣,也是寶寶認識事物的一種積極嘗試。
學齡前教育

兒童心理發展與早教

為什么現在十分重視學齡前教育,是因為二十世紀發展心理學的出現,發展心理學專門研究個體心理的發展規律。在發展心理學誕生之前,人類對心理發展的過程知道的非常少。人們只是從現象的觀察中,了解到心理發展的重要性,來指導對兒童的教育。一個孩子生下來,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只有簡單的、原始的、先天的反射,剛出生的足月孩子,生下來會吃媽媽的奶,這叫吮吸反射。你把指頭放到他的...
學齡前教育

孩子依賴心理過強有哪些危害

 孩子過分依賴家長,是獨生子女的“產物”,是家長溺愛孩子的后果.二我們家長習慣于對孩子一切包辦代替,孩子已能自己吃飯,害怕他打翻碗,弄臟衣服,去把飯勺搶過來去喂他。   對已經很大的孩子還要幫他穿衣服,去給他洗臉、洗腳。這樣的結果,孩子會有嚴重的依賴性,表現為非常懶惰,不愿動手做事,思維不活躍、“腦子笨”,遇事沒主見,沒有進取精神。
學齡前教育

好習慣養成記

所有的病都是有根源的,治病的前提是要明白病因。丟三落四是天生的嗎?肯定不是的,完全是后天形成的一種不良習慣,而所有習慣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所以,爸媽首先要分析寶寶壞毛病是怎樣養成的?才能對癥下藥。
學齡前教育

5個不容忽視的壞習慣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些不恰當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如果變成習慣,會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所以,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于未然吧。 可能你認為孩子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完善,成為一個越來越成熟、完美的孩子。是的,我們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好,但是有些行為也是不容忽視的,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那些看起來不足掛齒的不恰當行為,一旦成為習慣,...
學齡前教育

4-5歲孩子的情感發育里程

當孩子開始玩電子游戲時,當孩子開始有一點暴力時,你不要過分的擔心孩子的心理發育。 隨著他的幻想游戲向更高級發展,如果他幻想游戲的體驗包含有某種暴力成分也不要感到吃驚。打仗游戲、魔鬼、甚至捉人游戲均可以進入他的幻覺。有些父母禁止孩子玩商店里買的玩具槍,這時就會發現他剪、貼或使用紙板槍,或者僅僅用一根手指瞄準,嘴里發出“砰、砰”的聲音。父母不要對這些行為感...
學齡前教育

培養幼兒社交能力應注意5個方面

據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許多成年人的不善交往、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兒時期。如果孩子的拘謹、不善交往在幼時得不到解決,那么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后事業的成功。可見社會交往能力是人的一生當中很重要的內容之一,但許多家長卻因孩子不懂得謙讓,不善于與同伴交往、合作而傷腦筋。那么,我們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善于交往的能力呢?
學齡前教育

從小發掘孩子合群的天性

人是害怕孤獨的,無論一個人多么自命清高,多么特立獨行,多么靦腆自封,他也需要交流,他也渴望被關注。人類所以能夠生存發展,就是因為彼此間的族群依賴。 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其精神和感情需求是遠遠高于其它物種的。所以,人類普遍渴望被關注、被重視、被感動、被陪伴,所以,人們尋求朋友和愛情。所以人們看重知己間的惺惺相惜,看重自己的感情歸屬。
學齡前教育

如何糾正孩子亂扔衣服習慣

其實,解決這種問題是需要策略的。你不妨去超市買一個顏色漂亮的洗衣服籃子,因為小朋友都喜歡漂亮新奇的東西。然后你就可以訓練孩子將自己臟的衣服放在籃中了。你可告訴孩子,當一件衣服脫下來后,要么放在衣櫥里,要么放入洗衣籃里。在孩子初步養成按秩序放衣服習慣后,要及時予以表揚。
學齡前教育

怎樣幫寶寶度過戀母階段

網友:我兒子現在3歲8個月,近來他越來越纏我,只要我在家,象一個小尾巴似的跟著我。并且不愿意讓我出差、上班,說:不讓媽媽上班,我自己也不喜歡上幼兒院。并且,他近來特別愛哭,前幾天我出差,他到機場送我,我下車后,他一直哭到家里還喊著“要媽媽”,只要是看見我出去,他能連續哭近一個小時。真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獨立。
學齡前教育

挫折——孩子成長的搖籃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都愿意幫助孩子取得成功,害怕孩子失敗,一看到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沉不住氣,急于伸手幫忙;有些家長甚至常常不知所措地跟在孩子身后,遇事總是包辦代替,不讓孩子獨立活動,不給孩子嘗試挫折、克服困難的機會。這就使得孩子養成了嚴重的依賴性,遇到挫折和困難就退縮,不會自主地解決問題。尤其是獨生子女,父母過分擔心孩子的安全,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