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教育 第49頁

分享媽媽們對寶寶的行為習慣,性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問題.
學齡前教育

夸獎孩子當心夸出“表揚癮”

 反思“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育理論   過去30多年的大量研究表明,輕率的表揚對學生無益,反而會干擾他們的學習。我們傾向于認為能將自尊拱手交給孩子,但常常事與愿違。   夸獎孩子智力高,例如“你太聰明了”,通常也弊大于利。   多年來,“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觀念一直在美國教育界盛行并被各地教師付諸實踐——孩子們通常每天都會得到肯定,稍有表現就可得到言語等...
學齡前教育

哪些性格3歲前必須糾正

  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幼小成長發育階段形成的自我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培養正常健康的寶寶,才給他未來的成功奠定根基。根據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發表報告,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預示他們成年后的性格。這一報告為“三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在英倫三島引起轟動。
學齡前教育

好習慣讓孩子一生受益

 明智的父母應該在孩子年幼時培養他良好的習慣,這樣形成的意識將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八個好習慣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趕緊開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吧!   好習慣一:懂得尊重   好習慣二:保持誠信   好習慣三:積極選擇   好習慣四:獨立是前提   好習慣五:強烈的責任心
學齡前教育

如何讓孩子擁有自信心?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點,自信的孩子能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主動地與人交往,勇敢地面對困難,較快地適應環境,大膽地嘗試新事物。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再膽小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甚至夸張的表揚和鼓勵。
學齡前教育

如何讓膽小的寶寶變勇敢

  膽小的寶寶獨立性差,喜歡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不敢獨立做事,容易焦慮、害怕,不利于寶寶身心健康成長。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孩子,見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處處需要大人陪著,我們平時稱這種孩子是膽小怯懦。這是什么原因呢?
學齡前教育

重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從幼兒期就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極為重要,因為這一時期,人的身心發展十分迅速,可塑性極大。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孩子今后乃至終生發展都有重大的影響。   幼兒期需要培養的行為習慣很多,有行為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品德習慣等等,但根據幼兒期主要是孩子個性和行為習慣形成的初步階段,知識學習和專門技能掌握井不是幼兒期的主要任務,所以...
學齡前教育

生活六個細節 教寶寶學會聆聽

 一些寶寶伶牙俐齒,爸媽還沒說完他就嘰嘰喳喳地搶白;一些寶寶則有時候假裝聽不到爸媽說話,依舊埋頭做自己的事情。怎么讓寶寶聽得進家長的話?生活中六個小細節,讓寶寶學會聆聽。  1、說話時蹲下身來   李開復認為,家長如果在孩子面前只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長輩,把孩子作為成人的附屬品,孩子就會變得保守、膽小、被動和聽話。父母“高高在上”的說話方式會讓寶寶產生一定的...
學齡前教育

寶寶令人頭疼的8大行為是否要制止

 行為一:咬人   解析:當寶寶1歲后,出現咬人行為要制止!   寶寶4月齡左右,即將出牙時,會因牙齦腫脹等不適而啃咬玩具或最親近的人,此時他還不明白咬人是對還是錯,即便父母瞪著他說“不許咬”,也是沒有用的。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一些蔬果片、餅干,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膠,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機會。這樣寶寶緩解了出牙的不適,也就不會咬人了。
學齡前教育

什么決定寶寶的性格

  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變化和被重塑的可能。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性格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的特征。   每個寶寶都是一朵獨特的小花,都有屬于自己的芳香。我們常常會發現,寶寶和寶寶真的不一樣,輕聲哭、開心笑、天真的發呆、無憂無慮的撒歡……而性格,就像七彩的花,繽紛綻放。
學齡前教育

家有淘氣寶寶 家長如何收放自如

  淘氣的孩子應該說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孩子。若家長能加以適當的引導,不但能讓他們漸漸不再惡作劇,還可以使他們出類拔萃。   但是,家長都很擔心的一個問題:兒子很淘氣,想約束他,怕扼殺孩子的天性;不約束吧,又十分擔心他的安全,就怕他玩一些危險的游戲,或者碰到諸如電線之類的東西。
學齡前教育

父母越溺愛孩子越叛逆

12歲的易陽這兩年的變化讓父母感到傷心:每一餐都征求他的意見,盡量按照他的口味精心準備,他卻經常拉著臉說:“天天問吃什么,你們煩不煩?”考試前為了讓他安心學習,全家人說話都不敢大聲,他卻斥責:“瞧你們在家里跟做賊似的,真虛偽!”   [專家觀點]   一邊是父母的精心呵護,一邊是孩子的不斷挑釁。表面上看似乎是孩子把家長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而實際是父母...
學齡前教育

入園前打造一個獨立孩子

 讓寶寶完全生活在“全自動”的生活環境中,寶寶失去了鍛煉的機會,難以體會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會挫傷寶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成為一個缺乏進取心的人。   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的弊端   1、剝奪了孩子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讓寶寶完全生活在“全自動”的生活環境中,寶寶失去了鍛煉的機會,難以體會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會挫傷寶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成為一個缺乏進...
學齡前教育

挫折教育孩子的四個療程

 創造挫折情境屬于挫折教育的一種方法,但是屢屢的挫折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所以挫折教育重要的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復能力,是否有無所畏懼的自信心。   挫折教育要培養孩子尋找幸福的能力,這樣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