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耍賴?其實暴脾氣是後天養成的習慣! 資深幼教專家透露,透過日常引導技巧與親子互動調整,能有效改善情緒失控問題,幫助孩子建立正向表達能力。
培養孩子應變彈性
在玩玩具、吃飯時避免固定單一模式,盡量提供「多樣化選擇」。
當某樣物品不存在時,及時引導轉移注意力到其他選項,這種調適能力愈好,孩子面對挫折的彈性就愈高!
暴脾氣是後天養成
千萬別跟著孩子「比大聲」!有些家長用發脾氣對抗發脾氣,反而會強化負面行為。
更忌諱父母教養態度不一致,當媽媽拗不過就推給爸爸管教,孩子會學會「看人發脾氣」的投機心理。
發展多元興趣
3-4歲適合接觸塗鴉創作,5-7歲開始音樂啟蒙,但關鍵要觀察孩子本身特質。
別只按家長期望安排才藝,記得詢問專業老師建議,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喔!
找出情緒暴走關鍵
先釐清是情緒管理能力不足?語言表達有困難?還是對要求合理性的判斷力不夠?
不同原因需要不同引導策略,像是增加情緒詞彙訓練或建立規則認知。
建立日常溝通管道
多關心孩子在幼兒園與同伴的互動狀況,了解同齡孩子的發展情況。
當孩子提出需求時,用「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要…」等同理句子開頭,能大幅降低衝突機率。
不強化哭鬧行為
全家態度要一致!讓孩子明白「哭鬧得不到東西」這個鐵則。
建議用溫和但堅定的態度告訴孩子:「我們等你冷靜下來再討論」,通常經歷3-5次成功經驗就會改善。
別忘記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對象!從今天開始練習控制情緒,用身教示範正確的壓力調適方式。
當親子間建立良好溝通模式,你會發現那個暴衝的小獅王其實比你想象的更懂事~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