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像冬日裡等待遊子的溫暖燈光,父母的愛本該是孩子最安心的依靠。 但許多無心的教養盲點,反而讓家成為傷害孩子心靈的場所。親職教育專家提醒,愛是需要學習的藝術,以下三種常見教養方式正在無形中傷害您的寶貝!
地雷一:父母黑白臉管教不同調
《紅樓夢》裡賈政教訓寶玉時,王夫人以死相護的情節,正是現代家庭常見的「黑白臉管教」縮影。這種教養模式會造成兩大隱憂:
1. 養成逃避性格的惡性循環 當父母教養立場分歧,孩子會本能尋求保護傘。長期下來容易形成「總有人會幫我」的慣性思維,遇到困難就想逃避,更缺乏責任擔當。
2. 阻礙自我控制力發展 研究指出,幼兒自我控制力需要在規矩明確的環境中發展。若父母對「剩飯該不該吃」等基本規範都無法取得共識,孩子將失去行為調整的基準點。
改善三步驟
- 放下堅持,信任另一半的管教方式
- 有爭議時先離場,私下再溝通
- 共同進修親職課程調整認知
地雷二:當著孩子面互相指責
「你就是這樣寵壞孩子!」「你根本沒在管!」這類互相怪罪的對話,會讓孩子產生「都是我的錯」的自卑感。臨床心理師觀察,長期處在父母爭吵中的孩子:
- 76%出現自信心低落問題
- 容易養成自暴自棄的負面心態
正確處理步驟
- 先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 透過「最近常和哪些朋友玩」了解生活圈
- 父母各自檢討而非怪罪對方
地雷三:情緒化管教標準不一
今天心情好就百般溺愛,明天情緒差就嚴厲斥責,這種「看心情管教」的模式會造成:
- 孩子無法建立穩定的規則意識
- 複製父母的情緒起伏模式
- 成年後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傾向
專家建議
- 管教前先處理自身情緒(運動、傾訴等)
- 對事不對人的溝通原則
- 透過「行為後果」培養責任感而非單純處罰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