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開始出現『不要不要』的行為,正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重要階段!本文從嬰幼兒發展心理學角度,整理實用育兒技巧,幫助台灣家長用正確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培養獨立自信的小寶貝。
一、細心觀察・即時回應
寶寶透過感官探索世界時,會發展獨特的表達方式。爸媽需細心觀察這些訊號,並給予情緒同步的回應(例如:寶寶摔痛哭泣時,輕拍背部說『媽媽知道痛痛哦』)。即時回應能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學會正確表達需求!
育兒重點提醒:
- 多擁抱接觸:每天至少10分鐘肌膚接觸,能預防『肌膚飢渴症』,建立親子信任關係
- 搭配語言互動:幫寶寶按摩時可說『現在按摩小腳腳哦』,促進語言發展
- 適時添加副食品:4-5個月大開始用湯匙餵食,訓練咀嚼能力
- 安撫奶嘴使用:有助口腔發展和鼻呼吸訓練,2歲前自然戒除即可
二、讀懂訊號・快速滿足
半歲後寶寶會主動發出需求訊號,家長要學會解讀這些『嬰兒密碼』:

- 確認訊號:當寶寶指著水杯,可回應『寶寶想喝水對嗎?媽媽馬上準備』
- 爬行訓練:即使是冬天出生的寶寶,也要創造爬行空間(建議不穿襪子增加觸覺刺激)
- 自主進食:讓寶寶試著自己拿米餅,培養手眼協調
- 尿布使用:白天建議用到1歲半,避免過早把尿影響睡眠品質
三、培養耐心・延遲滿足
當媽媽正在煮飯時,可以說:『寶寶先玩積木,等媽媽煮好粥就來陪你』。重點是承諾必須兌現!從具體可見的等待(如:洗手才能吃水果)到抽象等待(等爸爸下班),逐步培養耐性。
實用技巧:
- 分離練習:暫時離開時明確告知『媽媽去廁所,5分鐘後回來』
- 進食習慣:定時定量不追餵,建議每餐控制在20分鐘內
- 情緒認可:先接納孩子情緒『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再引導適當表達
四、建立責任・享受成功
2歲寶寶可嘗試:
- 自己收玩具、擺餐具等簡單任務
- 承擔選擇後果(如不好好吃飯就得餓到下頓)
- 保護『我的』概念後再引導分享(別勉強分享重要物品)
重要原則:
- 不在外人面前責備孩子
- 區分家長與孩子的需求(如睡覺是孩子自己的事)
- 允許情緒發洩但引導正確方式
五、巧妙選擇・取得平衡
當寶寶抗拒時:
- 給予有限選擇:『要先洗澡還是先聽故事?』
- 無理哭鬧時全家統一冷處理
- 好動寶寶可透過黏土、拼圖等讓雙手忙碌
- 建立明確家規(如:不傷害自己/他人)
每個孩子發展步調不同,執拗期是成長必經階段。用愛與耐心陪伴,寶寶會逐漸長成懂得表達溝通的小天使!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