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1歲前寶寶聽不懂規矩!資深保母傳授兩大心法: 透過『愛的即時回應』建立安全感+『轉移注意力』技巧化解危險行為, 把握黃金期養出未來好溝通的乖寶貝!
💖 愛的即時回應——安全感建立關鍵
適用月齡: 0~12個月(持續終生有效) 科學根據: 當你第100次抱起哭鬧的寶寶時,內心是否嘀咕:「這樣會寵壞他嗎?」育兒專家凱思琳•卡沃斯強調:「1歲前,寶寶的『需求』和『任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研究證實,及時滿足生理需求(餓、睏、不舒服)和心理需求(需要安撫),反而能培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寶寶透過你的每次回應,累積出「世界是安全」的信任感,這種深層安全感會讓孩子未來: ✓ 分離焦慮減少 ✓ 更容易接受規範 ✓ 即使被糾正時,仍確信父母愛自己
情境演練: 4個月大寶寶喝奶半小時後又哭泣,丈夫說:「別抱慣他!」這時你該——
👉 正確做法:檢查尿布/輕輕按摩肚子/抱著輕搖哼歌 👉 育兒重點:寶寶可能單純需要肌膚接觸,立即回應能讓他知道「自己永遠被重視」!
🚫 危險物品轉移術——替代教學法
適用月齡: 6~18個月 行為解讀: 當寶寶把食物扔下餐椅或抓你頭髮,這不是故意搗蛋! 他們正透過「感官探索」理解世界:「這個會發出聲音嗎?」「媽媽會有什麼反應?」
此時直接禁止會扼殺好奇心,聰明的做法是: 1️⃣ 立即移開危險物品(如尖銳項鍊) 2️⃣ 用平靜語氣說明:「這個不能咬喔,會痛痛」 3️⃣ 遞上「合法」探索玩具:「你可以咬這個固齒器」
進階技巧: 就算寶寶聽不懂,仍要持續口語解釋。這會在他腦中建立「因果連結」,未來更容易理解行為界線。
情境演練: 8個月寶寶緊抓媽媽項鍊猛咬——
👉 NG做法:強行扯回項鍊(造成寶寶恐慌) 👉 OK做法:解開項鍊+展示咬咬玩具 👉 超級媽咪金句:「亮亮的會受傷,這個熊寶貝給你咬,它說謝謝你~」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