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你會發現,給寶寶喂飯時,他常會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去抓飯,甚至還會搶走你手中的小匙。這是寶寶生理和心智發育的重大進步哦,一定要鼓勵寶寶這么做。

你我可能都經歷過這么一段時期,就連北京交通廣播電臺的主持人王為,現在被愛稱為“貧小子”,小時候因為好奇,還真就變得說話不利落了。
王為在自己的新書中這樣寫道:“我已經忘了幼兒園里那個口吃的小朋友的樣子了,只知道他說話那么富有喜劇效果,我們甚至比著誰學得更像。當然,我拿了冠軍,直到想改也改不回來。我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孩子拒絕別人接觸該怎么辦?兒子11個月,他在家很活潑,可一出門就繃著小臉、皺著眉頭,難得一笑。雖然平時我們也常帶他去小區里玩耍,但是別人一碰他就縮手縮肩,渾身緊張的樣子,熟悉的小朋友伸手摸他也這樣。我和我愛人都不太善于交往,而且我的工作壓力很大,孕期情緒緊張,會不會是這些原因影響了孩子?我現在該怎么做呢?

父母要善于觀察、分析孩子羞恥心理因素的產生與發展。一般來看,孩子在如下情況時羞恥心有明顯的外向反應:1.自己做了錯事或說了錯話的時候;2.受到老師或家長批評的時候;3.申請加入某種組織或要求參加一項活動而未被準許的時候;4.公布“好孩子”名單而沒有自己的時候。這時父母要善于配合幼兒園,細心體察孩子羞恥心理的微妙變化,審慎地去觸及孩子最敏感的心靈,引導他們向...
家庭教育中的“馬太效應”告訴我們,當給寶寶越多的時候,寶寶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媽溺愛寶寶,寶寶要什么就給什么;另一方面,寶寶對爸媽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點點小事就想要讓爸媽幫自己做。一味遷就下去的話,寶寶會認為爸媽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爸媽就該為自己服務,甚至會下命令來指使媽媽。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鋪,獨立進餐和洗盥,自己洗臉、洗腳和洗小手帕等。

在幼兒教育中,心里暗示的作用被一再強調。特別是語言暗示的力量,可能使一個寶寶積極一生,也可能因為一句話而徹底失去自信。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對寶寶說這4句話,而另外4句話一定不要說。
很多人都說:“孩子越小越可愛,長大了就討人厭。”這不,三歲的兒子詠詠,開始到處跑,更讓我操心了。不過對任性兒子我也有幾個妙招:
1、暫時不理睬。
兒子一看到他爸爸拿螺絲刀、剪刀,就高興得不得了,還拼命嚷著“給我玩玩”。老公說,危險品,小孩不許動,他卻更有興趣了,不給他,就生氣,倒在地上哭,見老公沒有應允,又開始砸東西。我們...
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在獨自游戲時,常常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還常常自言自語,時而與這個角色對話,時而又與另一個角色對話,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會擔心起來,懷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種心理疾病。其實,這是兒童正常的行為表現
晶晶吃飯撒飯粒,無論大人怎么批評,他都改不了這個毛病,有時甚至用腳把掉在地上的飯粒擦來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頓飯,他有兩頓飯的時間要挨罵,甚至挨打。晶晶的父母自覺無招了,便求助于心理醫生。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進,甚至會漸漸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淵。

育兒專家認為,對兒童來說,“信任、耐心、責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種品質。后天的培養對這些品質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任
對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也是其他品質特性得以發揮的基礎。如果孩子對他人沒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與他人建立交往關系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體驗到很多痛苦。
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雖然寶寶不會說話,但她已經會與你交流溝通。寶寶說話不用詞語。
寶寶哭,寶寶笑,寶寶哼哼唧唧,這些都是寶寶在跟大人訴說自己的感受。對寶寶表達出來的這些感情,你如果做出及時的反應,將有利于她的情感發展,而且還能幫助寶寶學會信任父母和喜愛父母。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能夠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有的孩子都已經工作了,還讓自己的母親打電話到單位去請病假。注意,這可不是向學校請假啊!連向單位辭職這種事,都有由家長出面交涉的事例。
網友:我的寶寶,有著音樂的天賦,不過也許經常喜歡做我的“跟屁蟲”,所以,我覺得他有些時候拘束,表現不出應能表現的能力。不過,最近他上幼兒園二個月來,進步很大,有些開始膽大起來,不過在生人面前,還是有點難為情,我想他是個男孩子,我一直在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想盡力培養他的的自信、勇敢的性格,男孩子長大后總的要獨當一面,不是嗎?你能給我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