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 第10頁

學齡前教育

鍛煉孩子解決糾紛的能力

孩子間的糾紛通常發生在一起玩耍、游戲的過程中,是孩子交往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間的沖突、糾紛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自我意識,有利于培養孩子學習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還可以鍛煉兒童的堅強意志。因此,父母對于孩子間的糾紛采取何種態度是十分重要的。
學齡前教育

兒童心理發展與早教

為什么現在十分重視學齡前教育,是因為二十世紀發展心理學的出現,發展心理學專門研究個體心理的發展規律。在發展心理學誕生之前,人類對心理發展的過程知道的非常少。人們只是從現象的觀察中,了解到心理發展的重要性,來指導對兒童的教育。一個孩子生下來,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只有簡單的、原始的、先天的反射,剛出生的足月孩子,生下來會吃媽媽的奶,這叫吮吸反射。你把指頭放到他的...
學齡前教育

5個不容忽視的壞習慣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些不恰當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如果變成習慣,會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所以,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于未然吧。 可能你認為孩子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完善,成為一個越來越成熟、完美的孩子。是的,我們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好,但是有些行為也是不容忽視的,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那些看起來不足掛齒的不恰當行為,一旦成為習慣,...
學齡前教育

培養幼兒社交能力應注意5個方面

據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許多成年人的不善交往、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兒時期。如果孩子的拘謹、不善交往在幼時得不到解決,那么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后事業的成功。可見社會交往能力是人的一生當中很重要的內容之一,但許多家長卻因孩子不懂得謙讓,不善于與同伴交往、合作而傷腦筋。那么,我們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善于交往的能力呢?
學齡前教育

怎樣幫寶寶度過戀母階段

網友:我兒子現在3歲8個月,近來他越來越纏我,只要我在家,象一個小尾巴似的跟著我。并且不愿意讓我出差、上班,說:不讓媽媽上班,我自己也不喜歡上幼兒院。并且,他近來特別愛哭,前幾天我出差,他到機場送我,我下車后,他一直哭到家里還喊著“要媽媽”,只要是看見我出去,他能連續哭近一個小時。真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獨立。
學齡前教育

父母類型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大致有10個方面的影響: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多為服從、無自發性、消極、依賴、溫和的性格。 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大致有10個方面的影響: 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多為服從、無自發性、消極、依賴、溫和的性格。 過分照料型的父母——孩子多為幼稚、依賴、神經質、被動、怯懦的性格。
學齡前教育

揭示不同孩子的性格差異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并理解孩子。一個世紀以前,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發表《童年的秘密》,呼吁教師和家長尊重孩子的身心規律,不做反兒童、反教育的事情。現在看來,這個任務依然沒有完成。也許,這個任務原本就不可能一次性解決和完成,因為,任何一個父母或教師,一旦他承擔了教育孩子的責任,他就不得不從頭開始,親自去了解和尊重“童年的秘密”。
學齡前教育

孩子是否膽小怕事

v六七個月的小嬰兒聽到大的聲音或看到新異的變化的情景(如兇像的臉)會害怕,是正常的,不要緊張。不要下結論說他膽小怕事。 一般來說,大聲音、從高處忽然落下、突然的變化(如兇像的臉)、突然接近(如陌生人突然抱他)、突然疼痛、一個人獨處等,都是失去安全感或遭遇危險的信號,是引起嬰兒懼怕的天然線索(natural clues)。
學齡前教育

這些育兒習慣應該摒棄

你了解在育兒方面存在哪些不科學的習慣嗎?以下問題雖小,但希望能引起你的重視。為了寶寶更聰明、更健康,我們應提倡科學的育兒方法。 一、“螳螂嘴、馬牙”: 在新生兒口腔的兩側頰部都有一個較厚的脂肪墊隆起。有的孩子很明顯,老百姓俗稱“螳螂嘴”。有人認為“螳螂嘴”妨礙嬰兒吃奶,要將它挑掉。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脂肪墊屬于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僅不會影響寶寶的...
學齡前教育

追著喂,還是讓他自己吃?

先生總說:“熱愛廚房便是熱愛生活。”這是他企圖支使我下廚的借口。我怎么會落入他設下的圈套?然而,隨著小琛琛的降臨,為形勢所迫,漸漸地,我也開始真正地“熱愛生活”了。 在飲食方面,琛琛是個很令人頭痛的小家伙。幾乎每一頓飯,我都得追著哄著才能喂飽他。對于我費盡心機“熱愛生活”的產品,他幾乎一概冠名為“不好吃”。先生不但不同情我,反而變本加厲地與琛琛一道拿我...
學齡前教育

寶寶脾氣急怎么辦

1、一歲七個月的兒童自我意識剛剛萌發,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聽不得不同意見,有錯(當然許多時候他并不知道是錯的)不讓人說。 2、這個年齡的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暫,只有幾分鐘,你說他做事沒有耐心,實際上與注意力短暫有關。在他年齡大些,情況會好些,所以不用太著急。 3、教給他玩的方法很重要,你們也是這樣做了,但不要一次教的時間過長,要把玩的方法分幾...
學齡前教育

孩子在家不聽講道理怎么辦

問:我的女兒4歲多了,在幼兒園老師表揚她是個聽話的好孩子。但在家里很多時候表現得隨心所欲,在她做錯了事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跟她講道理,好象充耳不聞,不得已提高聲且音聲俱厲才算有點反應,有時候哭完了也能說出為什么錯了,能保證下次不再犯,但不久又故態復萌,怎么辦呢?
學齡前教育

洗澡時為寶寶做IQ提升

六個月以下的寶寶,雖然大半還不會說話,但大多數在媽媽替他洗澡時,都會手舞足蹈與興奮異常;而洗完澡后,都覺得滿身舒暢、愉快安詳,有的甚至怡然入睡。 這溫馨的幾分鐘,常是媽媽與寶寶親子關系最良好最密切的時間,這時間也正是為寶寶做智慧提升的好機會。媽媽只要先計劃、略做準備,很能使寶寶在洗澡時不但玩得高興,而且獲得智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