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教育 第41頁

分享媽媽們對寶寶的行為習慣,性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問題.
學齡前教育

從寶寶偏愛的顏色看他的性格

  洞悉寶寶的性格,是很多父母的迫切需要。這里介紹一種簡易的方法,那就是“依色彩來判斷寶寶的個性”。這是心理學家阿爾勒對150名2至5歲兒童所作的畫進行追蹤調查,一年后得出的結論是:色彩與線條各有其固定的心理意義。假如兩種具有不同意義的色彩與線條重疊出現在同一畫面上,即表示內心里面有兩種不同的感情、愿望互相糾葛。   父母可以根據以下原則初步了解寶寶性格,...
學齡前教育

盲目批評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午餐后,活動室雖然有陽光,但冬日的陽光在寒風中卻顯得那么柔弱。于是,我們在溫暖活動室欣賞動畫片《貓和老鼠》一聲聲笑聲充斥著整個活動室,面對畫面中的這一對天敵,令人不禁在笑了之后,想到那個經典的故事。   很久以前,貓和老鼠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勞動,一起玩耍。
學齡前教育

哪些訓練有助於孩子適應新環境

 幼兒園、小學,是孩子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一個習慣了自由自在家庭環境的寶寶,進入一個到處可能受到限制和管束的環境中,肯定會感到渾身不自在和難以忍受。   因此,為了讓寶寶適應全新的環境,父母最好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1、訓練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千萬不要把孩子限制在家里,只和家里人來往,可多帶孩子去別人家串門、找小朋友一起玩、戶外活動、訓練...
學齡前教育

個性決定行為

個性是指人的需要、興趣、理想、信念等個體意識傾向性以及在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所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 兒童的個性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大相徑庭。兒童的情感發展及社會化水平決定了他與別人是否能友好相處,他的活動能力和精力水平決定他將來屬于興趣型、動機型還是野心型。在成長的不同時期,兒童的個性發展也稍有區別。
學齡前教育

根據寶寶喜歡的玩具看寶寶性格

  孩子對玩具愛不釋手,似乎有多少也不能滿足他們。偏愛哪類玩具、怎樣玩耍,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孩子的性格發展有一定的關系。   兒童的天性是玩。通過玩,孩子們感觸現實、認識世界,增長才智;而玩的時候是不能缺少玩具的。不同年齡的兒童心理發展水平不一,選擇玩具及玩法自然不同。   比如:嬰兒眼睛喜愛追逐色彩鮮亮的物品,手中搖動能發出響聲的玩具。
學齡前教育

如何分辨孩子是不是在說謊

  孩子們好像用了魔棍一樣,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地改變現實。他們時常不自覺地撒謊,還胡編亂造。   對于小不點兒來說,日常生活和想像混淆不清。當他要改變或否認現實時,那是因為他希望現實按著他的意愿變過來。從2歲起,他就會拿著一只空杯子假裝喝桔子汁。3歲到4歲,這是以想像為伴的年齡,也是想像生活的頂峰,以后,他將進幼兒園,在那里會遇到許多伙伴,而且還可以使他的夢...
學齡前教育

寶寶飲食習慣培訓細則

 自己動手吃6個月大開始   什么時候該讓寶寶學習自己動手吃飯呢?其實在寶寶6個月大,嘗試吃第一口副食品時,父母就可以開始著手啟蒙孩子自己動手的興趣。   當你試著喂寶寶吃副食品,他卻生氣地抵抗,甚至是自己用手抓,那么代表他向你抗議說,“我要自己吃,不要喂我啦!”所以,媽媽要學會放寬心,讓寶寶自己動手!
學齡前教育

如何引導性格軟弱的小寶寶

 性格是一種個性心理特點,畏首畏尾、缺乏獨立性、過分依戀親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說話等是性格軟弱寶寶最突出的表現。在性格形成時期,寶寶表現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應引起重視并及時進行幫助、引導。   一、讓寶寶學會生活,把握自己。   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寶寶形成性格軟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長對寶寶百依百順,不讓寶寶做任何事情。這等于剝奪了寶寶自我表現的機會,導...
學齡前教育

講究教育方法讓你的寶寶更合群

  案例   一歲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見人就笑,很討人喜愛。滿以為他會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沒想到到了兩歲,丁丁卻越來越沉靜,總是喜歡躲在爸媽和爺爺奶奶身邊,不愿參加同齡小朋友的游戲,對人家給他的新鮮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他就是膽子太小!”丁丁爸媽言語中常常透著無奈,但心理專家表示,孩子膽小、不合群往往是父母引導不善造成的,應該自我反思和糾正。
學齡前教育

孩子為何需要安慰物

  寶寶需要安慰物的案例   兒子十個月了。今天中午下班回到家,看見孩子時他已經是一臉的睡意,換好紙尿褲往房間走,剛到門口就開始準備哭了。我哄他“媽媽進去拿開水給貝貝喝”,才讓他安靜下來;往床上放時他又準備哭,這回倒沒哭出來,怎么回事兒呢,我很奇怪,看了看他,他嘴里發出“哼哼”聲,眼睛看著平時睡覺蓋的浴巾,我就想“難道他要浴巾?”順手將浴巾遞給了他,他一把...
學齡前教育

孩子獨立性如何培養?

  培養孩子獨立性是隨時隨地都有的教育。家長要把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目標裝在心里。培養孩子獨立性是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為自己的明天做主。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創新,獨立做屬于自己的事情。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經常為孩子提供獨立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逐步學會自己做事、自己動腦筋想問題。   培養孩子獨立性: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學齡前教育

教你怎么給“急性子”寶寶降火

 家長疑惑:   我的兒子2歲7個月,準備9月份上幼兒園,其它都好,就是性格很急,沒耐心。要什么東西就要馬上拿到,不然就一邊叫一邊往地下睡,試過很多辦法都不管用。最令我頭痛的是每個星期天上的早教課,他總是坐不住的,也不合群。當大家要圍著圓圈走的時候,他走二步又睡在地下,拉他起來就發脾氣,總是不能合群。
學齡前教育

如何引導亂抓東西的寶寶

  寶寶別亂抓東西   你初學走路的嬰兒手里拿著一罐橄欖,你預見到要不了多久她就會把橄欖弄得滿地都是,于是急忙從她的手里把罐子奪了過來,并且想都不想,立刻就發起了脾氣,要她別再去弄罐子。這么做,你確實可以免去打掃地板的麻煩,但是卻惹來了孩子情緒上的麻煩要你去操心。
學齡前教育

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10個方法

  甚至有些東西是孩子從來都不想去接觸的,其實家長不用擔心,只要用對方法,找出孩子沒有興趣的原因,對癥下藥,就能重拾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不同,對于新事物的學習持續度也不一樣,要如何維持孩子的學習興趣時常讓媽咪頭疼,總是搞不清楚他到底喜歡什么,其實家長不妨多試幾種不一樣的,就能發現孩子會有一種最喜歡的了。
學齡前教育

孩子的性格有哪些因素來決定!

 每個寶寶都是一朵獨特的小花,都有屬于自己的芳香。我們常常會發現,寶寶和寶寶真的不一樣,輕聲哭、開心笑、天真的發呆、無憂無慮的撒歡……而性格,就像七彩的花,繽紛綻放。   性格,也會慢慢“長大”   心理遺傳學認為,孩子的性格一半來自遺傳,這包括直系親屬的DNA遺傳以及血型遺傳;一半則來自后天發展,包括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氛圍、教養方式,甚至包括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