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教育 第43頁

分享媽媽們對寶寶的行為習慣,性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問題.
學齡前教育

怎樣說服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我怎么說都不聽!”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給家長們上了一堂家長教育課。在課后的問題解答環節中,孩子的學習問題成了熱點問題。   家長讓孩子學習,孩子為什么不聽?關鴻羽教授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家長說得不對;第二,家長說得對,但是說的方法不對;第三,家長說得對,方法也對,但是家長在孩子心中沒威信。這個回答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很多家庭教育的“...
學齡前教育

從媽媽性格看寶寶人格

  ★冷漠嚴酷型媽媽:容易養成孤獨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些單親媽媽,在情感上稍顯冷漠。她也許本來就沒想要孩子,或許潛意識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這種媽媽很少抱孩子,對孩子非常嚴厲,有些冷酷型單親媽媽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處于孤獨的抑郁狀態,對孩子的反應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態: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獨兒童。孤獨兒童往往懼怕親密...
學齡前教育

寶寶不亂扔東西習慣的養成

  游戲目的:   戒除寶寶扔東西的壞習慣,強化寶寶對各種物體環境的認知,鍛煉眼手協調能力。   游戲步驟:   1、媽媽給寶寶一個橡皮玩具,他(她)會把玩具扔在地上,媽媽耐心地撿起來給他。   2、媽媽在他(她)扔了三遍以后,開始“變臉”,示意不再為他(她)撿起來了。   3、趁寶寶害怕的當兒,媽媽要讓寶寶自己把扔下來的東西撿起來。如此反復幾次,...
學齡前教育

從喜好的顏色推測寶寶的性格

1、選擇黃色的寶寶 這類寶寶具有直覺的外向性格,最有創作傾向。在幼年時,“黃色孩子”喜歡一個人玩,他豐富的想象力會把玩具賦予任何角色。長大后,這種孩子適合做各種有趣的工作。 2、選擇紫色的寶寶 他們生活在豐富的內心世界里,他總是疲于應付情感和愿望的矛盾。他很敏感,容易激動。他極力給周圍人留下好印象,同時能夠從另一面看自己。他很容易受到傷害,更需要他人的支援、...
學齡前教育

如何“修理”愛動手打人的寶寶

  【成長問題】   我家有個剛滿三歲的男寶寶,最近特別喜歡打人,每次帶他出去玩,他總能找到攻擊目標,有時看見遠處的小弟弟,都會跑過去打一下再跑開。昨天帶他下樓玩,他又打了一個坐在手推車里的寶寶,每次我都溫和地制止他,他當時答應不打人了,可下一次又故態萌發。請問,我到底該怎么“修理”他呢?
學齡前教育

害羞寶寶的性格成因和教養方法

 1.受到創傷或氣質使然   先天膽小、謹慎、性格內向的寶寶會自覺表現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為,他在與人交往時容易退縮。這點氣質決定,實在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但是如果是一段時間對自己不夠自信、經常說“我不會”或“我不行”的寶寶也可能會不合群,這二者注意區分。   2.親子關系不良或父母影響
學齡前教育

干擾孩子玩不利寶寶獨立

  家長愛“教”孩子,干擾孩子   在寶寶樂在其中獨立把玩時,不少家長卻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孩子,干擾孩子獨立的“工作”。殊不知,您的教師角色寶寶并不喜歡,而且會影響他們日后的獨立性和專注力。   有些孩子總是需要家長陪著玩,離開就不樂意,這種黏人的性格并非他們與生俱來,而是家長不經意的行為造成的。   在許多家庭中,總是習慣寶寶身邊一定要有人陪,...
學齡前教育

孩子的好性格 從小就開始培養

 人的性格品質是多方面的,以下6個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礎,如果從小具有這6種性格品質,長大了其他優良品質都會自然派生出來。   性格品質決定人的命運,而人的優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學齡前教育中,性格的培養應該放在首位,屬重中之重。早前我們曾經對1000名3~10歲的幼兒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18%的幼兒具備良好性格,82%的幼兒性格有或多或少問題,而25....
學齡前教育

3歲前寶寶要學的規矩

 當孩子逐漸明理,開始可以聽懂“對”與“不對”,“應該”與“不應該”的時候,就應該讓寶寶學會一些規矩,開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于今后的生活學習都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作息有規律   作息是否有規律,不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寶寶從小學會有規律地作息。
學齡前教育

引導寶寶快樂入廁提示

  教育提示   ●新生兒排便情況不穩定,家長不必進行排便訓練,注意及時更換尿布,清潔臀部。   ●四個月左右,家長可用固定的“噓噓”聲刺激小便,用“嗯嗯”聲刺激大便,并以固定的姿勢抱寶寶排便,幫助他建立條件反射,有利于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讓寶寶拿出自己喜歡布熊、布狗、布娃娃等玩具當娃娃,用積木搭一個小便器,教寶寶學著媽媽的樣子抱著娃娃使用便器...
學齡前教育

4高危“性格信號”家長應干預

  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時候,就初見倪端了。年輕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不會只是因為父母的 “希望”,就會出現,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注和進行培養的。   以...
學齡前教育

專家解答:如何訓練寶寶自己尿尿

  1、訓練寶寶自己尿尿 選對時機   研究發現,許多在18個月以前便開始接受訓練的寶寶,直到4足歲后才學會自己大小便;相反,那些在2足歲開始訓練的,到3足歲時幾乎都能自己上衛生間了。   那么,年輕父母如何選擇最佳時機呢?首先,要確認孩子已處在所謂的“膀胱準備”階段,也就是說,一次排出的尿量比較多,尿后可保持尿布數小時不濕。另外,以下這些跡象(一般出現...
學齡前教育

怎樣激發孩子好奇心?

  要激發寶貝的好奇心,鼓勵寶寶多提問,父母的積極回應固然是不錯,可是2歲之前的小嬰兒,這招可能不是太管用。因為0—2歲的寶寶還處于感覺運動階段,他們更多地通過感覺器官與肌肉的工作來獲取外界的資訊,他們的學習方式具有“感覺動作”的特點,而不是用語言。   充分開發寶貝的各種感覺器官
學齡前教育

早期兒童性格培養的重要性

  培養者工作很重要   早期兒童的成長,與培養者的關系極大。因此,談及早期兒童的培養問題時,必須強調對他們的父母或/和其他撫育人的教育和培養問題。   父母的認識與態度是影響兒童成長、特別是兒童對事物的態度與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性因素。因為兒童生活條件中的許多其他因素都由父母所左右。比如,遺傳下來的先天不利條件,可以通過創造良好的后天條件得以彌補,而這主...
學齡前教育

怎樣讓孩子專心吃飯?

  問:1歲半的寶寶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玩玩具,怎么也不松手。有什么辦法能讓寶寶放下玩具,好好吃飯呢?   釩仔: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   準備吃飯前,應提前讓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并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前準備,比如擺碗筷等,以吸引孩子對進餐的注意力。固定時間、固定座位、固定餐具可使孩子樹立正確的進餐觀念。同時,進餐時父母不要追喂孩子。因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