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外耳炎症狀全解析|預防治療3大關鍵及日常照護要點

每當看到寶寶不斷抓耳朵哭鬧,爸媽總會心疼不已!外耳炎是嬰幼兒常見感染問題,特別是好動愛玩水的寶貝更容易中招。本文整理「游泳耳」的完整照護對策,從預防到治療一次掌握。

外耳炎是什麼? 外耳炎指外耳道內膜感染,又被稱為「游泳耳」。主要是因水分殘留耳道後破壞保護膜,導致酸鹼值失衡引發細菌滋生。

寶寶洗澡注意耳朵防水

游泳池的氯水、湖水河水的微生物都可能造成感染,甚至洗澡時過多水分進入耳道也會引發。與中耳炎不同的是,外耳炎發生在外耳道周圍,透過碰觸耳垂就會引起疼痛可判斷。

嬰兒感染常見原因 即使沒有戲水也可能感染!常見原因包含:

  • 異物塞入(如食物碎屑、小玩具)
  • 過度清潔(棉花棒將耳垢往內推)
  • 皮膚問題(濕疹、異位性皮膚炎)

特別提醒:耳垢本身具有抗菌保護作用,過度使用棉花棒清潔反而讓耳道失去防禦力。

檢查寶寶耳朵紅腫狀況

7大症狀快速判斷 初期可能僅有搔癢感,發展為感染後會出現:

  1. 拉耳垂時明顯疼痛
  2. 耳道發紅脫屑
  3. 流出黃色異味分泌物
  4. 耳周淋巴結腫脹
  5. 拒絕躺特定側睡
  6. 發燒超過38°C
  7. 莫名哭鬧食慾下降

治療三步驟

  1. 醫師診斷:使用耳鏡確認感染狀況
  2. 藥物治療:通常開立複方抗生素耳滴劑
  3. 居家照護:保持耳道乾燥,溫敷舒緩疼痛
正確使用耳滴劑示範

貼心小提醒:6個月以上寶寶可諮詢醫師後適量給予乙醯胺酚止痛,但絕不可使用阿斯匹靈。

病程恢復時間 通常治療3天內症狀改善,1週左右康復。爸媽要注意:

  • 治療5天未改善需回診
  • 面部腫脹合併發燒要急診
  • 極少數感染會擴散至骨骼

4招有效預防

  1. 洗澡時耳朵朝下輕拍排水
  2. 改用毛巾清潔外耳廓即可
  3. 游泳使用防水耳塞(醫生認可款)
  4. 高風險寶寶可用1:1酒精+白醋預防

特別注意:若已感染就不能使用醋酒混合劑,刺激性可能加重不適。外耳炎不會傳染,主要注重居家照護就能大大降低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