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胎位變化是自然過程!多數寶寶會在32週後自行轉正,孕媽咪可透過定期產檢掌握狀況,遇到臀位或橫位時,醫師會根據母嬰安全建議最適分娩方式。
胎位不正其實很常見 在醫學上將臀位、橫位、斜位和面產式統稱為胎位不正,其中又以臀位最為普遍。許多孕媽咪在產檢時會特別關注寶寶姿勢,但其實懷孕三個月前的胚胎都處於漂浮狀態,隨時變換姿勢。統計顯示六個月前的胎兒約半數胎位不正,直到32週後比例才會降至10%左右,因此懷孕八個月前發現胎位不正無需過度焦慮。 
高風險族群須留意 若是羊水過多、經產婦腹部肌肉較鬆弛,或有子宮肌瘤、雙角子宮、前置胎盤、多胞胎等狀況,胎位不正機率會提高。另外若胎兒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染色體異常或腦水腫等狀況,也較容易出現臀位情形。 
陰道生產風險評估 臀位選擇自然產時,因胎兒臀部無法完整撐開產道,可能發生臍帶脫垂導致缺氧風險,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臨床數據顯示,比起頭位生產,臀位分娩出現胎兒長骨骨折、脊髓損傷或母親產道嚴重撕裂傷的機率高出十倍,通常醫師會建議採剖腹產確保母嬰安全。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