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 第16頁

學齡前教育

新手父母如何與寶寶交流感情

視、聽、觸覺和模仿是新生兒的主要行為能力。在家中新生兒和父母及長輩交往也是通過這些能力來表現和發展的。 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小寶寶光臨人間不久就會東張西望,眼睛還會追隨紅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動。 生后12~14天、26~28天的新生兒,在看紅球、聽格格聲這兩項行為方面較生后2一3天的新生兒有明顯長進。 生后2~3天的嬰幼兒雖能看紅球,...
學齡前教育

19種寶寶逆反行為的教育良策

  不聽話行為1 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且振振有詞。 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 ”他就說:“我有權決定什么時候收拾玩具。”我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學齡前教育

寶寶過早用筷子未必好

  有許多年輕父母認為,孩子應從小養成用筷子的習慣,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開發。殊不知,筷子的使用是手部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菜這一動作,需要牽動多個關節。它不僅是5個手指的簡單屈伸動作,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加,完成這一動作是相當復雜的。
學齡前教育

頑皮寶寶六大教育方略

  面對頑皮的孩子,開始時,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動,此時能做的也許只是需要一點點特別的關注。當你冷靜下來后,不妨試試下面的策略,總有一個會見效的。   適當丟臉策略   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后因為磨蹭或打鬧而耽誤了上學的時間,不妨就讓他穿著睡衣去學校。父母還可以當著同學的面,給孩子大大的分別擁抱和響亮的吻別,對6歲以上的小“男子漢”來說,這個方法...
學齡前教育

鼓勵寶寶也需要技巧

過分的鼓勵妨礙孩子內在責任感的形成 過度的鼓勵往往意味著過度的關注,而在幼兒園,老師要照管三四十個孩子,不會單單關注你的寶寶,因此,在家中受到如影隨形的密集夸贊的孩子,在幼兒園往往會有這樣天真地發問:“老師,我把上衣穿好了,你還沒表揚我呢,你為什么不夸我是天使?”“老師,洗手前我幫彬彬卷了袖子,你為什么不夸我‘真了不起’?”表揚當然會強...
學齡前教育

鼓勵0~3歲寶寶與人交往的方法

  交流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并不是每個寶寶在長大后都具有良好的交往習慣。想培養一個與人友善的孩子,從他一出生就要開始了。   剛出生的小寶寶都是友善的,就像一句古話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們來到了這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會繼承父母的性格和特征。但同時,他們天生也帶有與人交流的能力,這是一種本能,這樣,在爸爸媽媽與他們交流的時候,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回應。...
學齡前教育

10個懲罰孩子的巧妙方法

  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
學齡前教育

父母對寶寶情商的發展影響

一個寶寶的成長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因素。這一過程起自于母體子宮內,同時也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父母作為引導者和扶持者,對寶寶的影響力是十分深遠的。 俗話說:一歲看大,三歲看老。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人生的頭三年,是大腦細胞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學習新事物的關鍵時期。
學齡前教育

盲目批評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午餐后,活動室雖然有陽光,但冬日的陽光在寒風中卻顯得那么柔弱。于是,我們在溫暖活動室欣賞動畫片《貓和老鼠》一聲聲笑聲充斥著整個活動室,面對畫面中的這一對天敵,令人不禁在笑了之后,想到那個經典的故事。   很久以前,貓和老鼠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勞動,一起玩耍。
學齡前教育

如何引導性格軟弱的小寶寶

 性格是一種個性心理特點,畏首畏尾、缺乏獨立性、過分依戀親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說話等是性格軟弱寶寶最突出的表現。在性格形成時期,寶寶表現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應引起重視并及時進行幫助、引導。   一、讓寶寶學會生活,把握自己。   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寶寶形成性格軟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長對寶寶百依百順,不讓寶寶做任何事情。這等于剝奪了寶寶自我表現的機會,導...
學齡前教育

別為孩子的“自私”行為喝彩

 “我的”“都是我的”,幾個小朋友在一塊兒分糖果,其中一個要把所有糖果都納入自己口袋里,在一旁的孩子他媽見狀很得意,認為寶寶好樣的,夠機靈。殊不知,這樣的態度助推了寶寶自私性格的形成,不善于分享,將影響孩子的長遠發展。   寶寶天生就很“自私”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教育–性格培養在首位

 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學齡前教育如今備受年輕家長關注,但目前多數家庭教育仍停留于傳統的育兒經驗上。學齡前教育一定要改變舊觀念,家長要像關心孩子吃飯穿衣那樣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尤其應把孩子的性格培養放在學齡前教育的首位。   0-3歲兒童的學齡前教育堪稱“根基教育”,能讓孩子充分吸收知識的養料。學齡前教育的主教育場在家庭,父母應該承擔起孩子學齡前教育的責任...
學齡前教育

孩子愛摔東西 家長怎么教?

  孩子快2歲了,最近他好像發現了一個新游戲一樣,有事沒事就喜歡摔東西,衣服、玩具、紙巾、餅干盒子、遙控器……逮到什么摔什么,還把丟到地上的東西拖來拖去,故意讓它們發出聲音,搞得聒噪不堪,這個習慣太壞了,我屢次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請問我該怎么辦?   孩子摔東西是一種探索行為   排除一些因生氣而摔東西的情況,孩子摔東西多半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小孩子的...
學齡前教育

干擾孩子玩不利寶寶獨立

  家長愛“教”孩子,干擾孩子   在寶寶樂在其中獨立把玩時,不少家長卻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孩子,干擾孩子獨立的“工作”。殊不知,您的教師角色寶寶并不喜歡,而且會影響他們日后的獨立性和專注力。   有些孩子總是需要家長陪著玩,離開就不樂意,這種黏人的性格并非他們與生俱來,而是家長不經意的行為造成的。   在許多家庭中,總是習慣寶寶身邊一定要有人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