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 第14頁

學齡前教育

孩子膽小怎么辦

有些孩子特別膽小,對其它同年齡孩子覺得無所謂的事情都怕得要命。比如,怕見到陌生人,怕自己的影子,稍大一些的孩子還可能怕天黑、怕打雷、怕獨自一人呆在屋里等。不少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不必過問,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的。而且即使孩子長大了仍膽小,那也是天生性格造成的,不必注意。
學齡前教育

打孩子屁股沒關系嗎

許多家長都信奉“不打不成才”的信條,認為當孩子淘氣不聽話時,適當地體罰一下是很必要的,別的部位怕打出毛病,但可以打幾下屁股,給他點教訓。大家認為打屁股沒關系,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日常護理

利用冷水鍛煉寶寶的身體

每個家長都希望寶寶身體健康,冷暖照顧得非常周到,尤其是怕寶寶受涼感冒。但專家研究發現,恰恰是冷水對寶寶的健康有促進作用。如果常期用冷水給寶寶洗澡,可以強身健體,增強他抵御疾病的能力。那么,冷水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日常護理

健康飲食是寶寶身心健康保證

健康的飲食可以使寶寶身體得到充分的養料,而健康的身體是寶寶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 毫無疑問,健康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也往往容易被人忽視。長期患重病會對兒童各個時期的生長髮育產生明顯的影響。當寶寶患病后,通常表現為易發怒、沒耐性、精力和體力下降等。疾病不僅能暫時阻礙寶寶的生理發育,還會影響他的心理發展。生病常會導致某些行為困難,也容易使寶寶形成以自我為...
學齡前教育

孩子患心理疾病的預兆

近年來,家長、教師及一些專家和心理醫生都發現,越來越多的小學生經常出現頭疼、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的情況。以前醫學界認為,神經官能癥在青春期或中青年人群中常見,現在在少年兒童中也不難見到。門診和心理咨詢中的統計顯示,除了兒童孤獨癥、兒童多動綜合癥以外,像有夜驚癥、強迫癥、恐怖癥等心理疾病的兒童已達到病人總數的10%左右。
學齡前教育

矯正寶寶動作失調

從輕度的動作困難到較為嚴重的不同步動作都可被認為是動作失調。體育活動中,寶寶的動作失調現象多見于手腳動作不靈活之類。引起這種癥狀的原因很多,如中樞神經系統失調、感知障礙、情感問題、疾病、傷害事故以及感覺運動機制失調等等。
學齡前教育

纏人的孩子

“我最愛媽媽!所以我老想靠近媽媽身旁。媽媽有股香味,我最愛媽媽!所以,我老想呆在媽媽跟前。我想對媽媽撒嬌! 可是媽媽老是說我礙事兒!為什么我不能和媽媽依偎在一起?那些小娃娃一年到頭都在媽媽懷里抱著,為什么我就不行?
學齡前教育

寶寶夜里做惡夢怎么辦

對于寶寶做惡夢,你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查清惡夢源。了解寶寶白天看見了哪些可怕的東西。向寶寶講清不要害怕的道理,消除恐懼心理,免得再做惡夢。 二、有的寶寶怕黑也做惡夢。寶寶在睡覺前見到窗外一些樹或其他東西的黑影,就會想象是可怕的東西,帶著這樣的恐懼入睡,自然要做惡夢。因而,你可以在白天帶寶寶在窗外轉一轉,讓寶寶知道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東西,不過是些...
學齡前教育

孩子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怎么辦

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帶回家,家長髮現這種情況時會有什么反應呢? 1、極為敏感。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立即視為孩子有了“偷摸”行為,于是嚴加審問,嚴厲處罰。 2、滿不在乎。認為孩子乖巧,拿了別人的東西是占到了便宜,因而不作任何處置。
學齡前教育

孩子需要一些“恐懼”

兒童在成長中需要心理健康,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必要的、健全的懼怕心理,這樣孩子才能在一言一行中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 當一個孩子經常聽到家長囑咐他“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否則容易將細菌吃入造成疾病,遭受痛苦”,那么這個孩子就對細菌和疾病產生反感,由于害怕患病而平日十分注意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