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教育 第35頁
分享媽媽們對寶寶的行為習慣,性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問題.
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在自己獨立做好一件事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樹立自信心,走向新的成功。那么,怎樣讓孩子體驗做好一件事后的喜悅呢?
母親對這個性情乖戾的孩子感到束手無策。本想把他教育成一個溫順的孩子,沒料到事與愿違,令人焦急、苦惱。孩子的問題這樣棘手,最后只會借助于責罵、體罰等手段,這是人之常情。

兒童的健康應該包括兩個方面: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存在心理障礙,這就是家長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后果。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心理健康與否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和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礎,缺一不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無不具有健康的心理。為此,家長千萬不可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生氣、不滿和痛哭是孩子心情不愉快的表現,是一種消極情緒反應。發生的原因主要有:
1、身體不適。如孩子饑、渴、冷、熱、頭痛發燒或睡眠不足等。在這些情況下,孩子極易發無名火。
上進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為的一種心理品質。孩子的上進心,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動機。有的孩子就缺乏這種動機,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

近年來有不少的研究發現:父母親的教養態度不一致往往導致子女無所適從,使子女成為人格失調的兩面人。有鑒于此,世界各國莫不重視父母的親職教育,尤其是父親的角色調適。
有這樣一些孩子,在集體中他們可能與“紅花兒童”、“好孩子”不搭邊,爸爸媽媽看了也有些泄氣,而當有一天孩子從幼兒園拿回一朵小紅花,捧著被老師夸獎有進步的作品,或驕傲地翹起自己系的鞋帶讓你欣賞時,你會怎么做呢?
孩子情緒不穩究其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由于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正在哭的孩子常常會因為一個有趣的事所吸引,眼淚還掛在臉上就破涕為笑;或者剛剛還很高興的孩子會因為一點委屈而突然大哭。孩子年齡越小情緒不穩表現得越突出。二是由于成人管教方法或態度上的問題。如嬌慣孩子,養成任性的壞習慣;成人喜怒無常,在孩子面前不控制自己,影響孩子等。怎樣對待情緒不穩的孩子呢?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一定不能傷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是教育的原則。打罵雖然暫時可以奏效,但打罵傷及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家長朋友說得好:“孩子小時你打他,他沒辦法,等他長大了,他第一個要抱復的就是你。”再說,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完全可以不傷及他的自尊心。
你好,我女兒兩歲五個月,不知為什么,她從一出生就特別愛哭,性子也特別急,如有時候有些意思她表達不清楚也會急得號啕大哭起來,無論我們怎么哄她都不聽,如果我們叫她說清楚一點,好讓我們明白她的意思,她根本就不聽,甚至變本加厲地哭,直到我們沒辦法不理睬她也不停止,如果繼續讓她哭下去,她真的可以哭足兩小時,搞得我們全家沒法安靜,但平時跟她講道理她每次都很乖地聽,答應下...
3歲左右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強,對成人的要求、安排、訓斥、懲罰等常執拗、任性、逆向而行,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些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在與小朋友一起游戲時,只是隨著其他小伙伴玩,當個小“跟屁蟲”、“小尾巴”。孩子的這種“隨從”行為,常讓父母擔心孩子沒有主見、缺乏自信。對孩子在和小伙伴游玩中只會跟在后面“小尾巴”這一問題,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對某些人物、事物、情景產生恐懼,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靈特別稚嫩,很容易就會受到挫折。家長如果及時發現了孩子的心理變化,并及時加以撫慰,就能幫助孩子的心理免受傷害。
有的孩子在與小伙伴交往中,喜歡稱王稱霸,干什么事都愛當領頭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主意識強。有的孩子自主意識很強,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自己動手做,表現出很強的獨立性。這類孩子大多積極主動,好勝心強,充滿自信,在集體中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使小伙伴服從自己。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及祖父母對孩子要求不一致,在孩子犯了錯誤或教育孩子為人處事時,總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有的家長自身對孩子的要求也不連貫一致,高興了孩子干什么都可以,不高興就這個不準,那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