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檢報告出現「前置胎盤」警訊,許多孕媽咪都會瞬間緊張起來!究竟什麼情況下胎盤位置會影響分娩方式?該如何正確判讀超音波報告?專業產科醫師帶妳完整了解這個孕期特殊狀況的判斷標準與處理原則。
正常情況下,胎盤會附著在子宮體部的後壁、前壁或側壁位置。而所謂的「前置胎盤」,是指懷孕滿28週後,胎盤仍附著在子宮下段區域,甚至邊緣達到或完全遮蓋子宮頸口,導致胎盤位置比胎兒先露部位還低的情況。
透過超音波檢查是診斷前置胎盤最可靠的方式,依照胎盤覆蓋子宮頸內口的程度,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完全性前置胎盤(胎盤完全覆蓋子宮頸口)、部分性前置胎盤(覆蓋部分宮頸口)、邊緣性前置胎盤(胎盤邊緣剛接觸到宮頸口),以及低位胎盤(胎盤靠近但未達宮頸口)。
要特別提醒準媽咪們的是,早期超音波若顯示胎盤前置先別過度驚慌!在妊娠初期(約34週前),由於子宮還在擴張階段,胎盤本來就會佔據較多子宮空間,且隨著孕期進展有可能自然向上移動。這也是為什麼醫界普遍建議,真正的診斷時機應該在懷孕滿28週之後才會確認。
若後期確診前置胎盤,醫師會根據覆蓋範圍評估分娩風險,並制定個別化的孕期監測計畫。多數邊緣性與低位胎盤仍可嘗試自然產,但完全性前置胎盤則需剖腹生產,準媽咪們務必配合專業醫療團隊的建議進行後續處置哦!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