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手爸媽看到母奶寶寶偏稀丶帶有黏液的大便就緊張不已,其實這正是母乳寶寶最健康的排便特徵!讓醫師教你從3個關鍵觀察點判斷寶寶是否真的腸胃不適。
純母奶餵養的寶寶滿月前後,經常有家長因為「便便不正常」帶著孩子四處求診,這些煩惱其實多半來自對嬰兒排便的迷思。
不少媽媽認為母奶既然是完美營養來源,排出的大便也該呈金黃色丶糊狀的「完美形態」,這種觀念其實需要調整!醫師臨床上發現,母奶寶寶的便便反而是最不符合傳統認知的:顏色不見得是黃色,經常帶有綠色調;質地很少均勻,常混雜白色顆粒或塊狀物;有時還會有透明黏液絲(如圖)。這種看似拉肚子的「蛋花湯便便」,在兒科醫師眼中反而是健康母奶寶寶的典型特徵。
新手父母常被突增的排便次數嚇到——從初期的每日2-3次,突然變成一天7-8次。這其實是母奶供應量提升的正常現象!隨著媽媽乳汁分泌越來越充足,寶寶喝奶量增加,排便量自然同步成長。這時只要持續追蹤體重曲線,就能確認寶寶吸收狀況良好。
專業兒科醫師看到母奶寶寶的黏液便時,通常會先確認這三件事:
- 寶寶精神活力良好
- 體重穩定增加(每週約增長150-200克)
- 沒有發燒或異常哭鬧
如果三個指標都正常,請家長不必擔心。真正需要治療的腹瀉病例,在純母乳餵養的滿月寶寶中極為罕見。但要注意,非兒科專業醫師可能僅憑家長描述就開立消化藥,甚至誤判為維生素缺乏而進行注射,這些都是過度治療。
重點提醒:
- 我們養育的是健康寶寶,不是培養「教科書便便」
- 每日排便7-8次對母奶寶寶是正常範圍
- 關鍵健康指標是體重增長與活動力
當寶寶眼睛有神丶喝奶順暢丶體重穩步上升(如圖),即使便便不符合想像中的「理想狀態」,爸媽也請放寬心。下次換尿布時與其焦慮便便形態,不如多享受和寶寶互動的美好時光吧!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