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還會懷孕?婦產科醫師解析排卵期與受孕關鍵時機

許多女生以為月經期間是安全期,但婦產科醫師指出: 在特定生理條件下,即使經期未完全結束,仍存在意外受孕的可能性! 特別是月經週期較短的女性更需注意這個隱藏風險。

排卵機制與受孕關鍵

當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相遇就會形成受精,這也是懷孕的起點。 在標準28天的生理週期裡,排卵通常發生在經期開始後12-16天。 卵巢釋出的卵子僅能存活約24小時,而精子卻可在輸卵管存活達3天之久!

排卵過程示意

週期長短影響受孕風險

若妳的生理週期短於22天,可能會在月經結束後隨即排卵。 加上精子存活時間的3天緩衝期,理論上可能出現: 經期末期發生性行為 ➔ 精子存活至排卵日 ➔ 意外受孕的連鎖反應。

週期追蹤示意

注意異常出血現象

門診常見誤將「排卵期出血」當作月經的案例: 有些女生在兩次經期間出現微量出血,其實可能正值易受孕期。 如有異常出血狀況,務必諮詢專業醫師評估。

排卵檢測工具的差異

市售排卵試紙主要透過兩種方式預測:

  1. 偵測雌激素上升趨勢(約排卵前5天可測出)
  2. 檢測黃體生成素峰值(排卵前1-2天出現) 前者偵測時間雖較早,但實際排卵日仍可能有2-3天落差。
醫師諮詢示意

最後要提醒: 經期避孕法失敗率約24%(數據來源:美國計劃生育聯盟), 若有明確生育規劃,建議透過基礎體溫測量搭配排卵檢測, 才能更精確掌握身體的受孕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