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產第二產程用力技巧全解析|醫師指導vs自發用力優缺點比較

自然產最關鍵的第二產程,掌握正確施力方式能讓生產更順利!醫師指導與自發用力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媽咪該如何選擇?本文詳細解析生產用力的實戰技巧與注意事項。

當子宮頸全開進入第二產程,這時需要借助媽咪的施力協助寶寶通過產道。目前在台灣醫療院所主要有兩種用力方式:醫師指導式媽咪自發式,兩種模式各有支持者,快來了解哪種最適合妳!

醫師指導用力示意

醫師指導用力法|醫療院所常用方式

這是多數台灣醫院採用的標準流程,當子宮頸全開後,不論妳是否有自然想用力的感覺,醫護人員就會開始指導施力。

執行方式:

  • 平躺於產檯,雙手握住兩側把手
  • 宮縮開始時深吸氣憋住
  • 腹部核心用力向下推(類似排便動作)
  • 配合醫護人員數秒,單次約10秒用力
  • 每次宮縮平均用力3次
呼吸技巧教學

優點:能縮短第二產程時間

需注意: • 可能增加尿失禁風險 • 會陰撕裂機會較高 • 過早用力可能導致後繼乏力 • 可能提高器械助產機率

自發性用力|傾聽身體的智慧

又稱「生理性用力法」,主要依循媽咪身體自然反應:

等待身體訊號:直到出現強烈向下推的衝動 • 自由調整呼吸:不強制憋氣,可自然換氣 • 配合宮縮強度:高峰時短暫用力,每次約3-5秒

產前準備課程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採取此模式,因為:

✓ 減少媽咪體力消耗 ✓ 降低會陰損傷率 ✓ 更符合人體自然機制

特別注意:若採無痛分娩,可能會延遲用力衝動的出現,此時仍需醫療介入指導。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1. 產前充分討論:36週產檢時與主治醫師溝通
  2. 評估身體狀況:高風險妊娠建議醫師指導
  3. 預留調整彈性:兩種方式可互相配合轉換

無論選擇哪種用力方式,最重要的是保持放鬆心情。生產時可請先生或陪產員協助觀察宮縮計時,配合醫護人員專業指引,相信每位媽咪都能順利迎接寶貝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