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即將接受剖腹產的準媽媽來說,了解手術過程能有效緩解緊張情緒。 這篇完整解析從術前消毒到胎盤處理的專業步驟,幫助妳做好心理準備!
術前消毒準備 當麻醉醫師確認麻醉生效後,主治醫師會開始消毒腹部區域。 消毒藥水接觸皮膚時會有冰涼感,如果外陰部接觸到刺激性藥劑感到不適,可以立即告知醫師,醫護人員會用生理食鹽水協助沖洗緩解。 
完成消毒後,醫師會鋪上無菌布單,僅露出腹部切口位置。 頸部上方會架設阻隔簾幕,避免媽媽看到手術過程產生緊張感,同時維持手術區域的無菌狀態。
腹部切口程序 醫師會先用器械輕夾腹部皮膚測試痛覺反應,確認麻醉效果後才會正式下刀。 
依序分開皮膚層、脂肪層後切開筋膜,肌肉層通常採用鈍性分離方式處理(有助術後恢復),最後切開腹膜進入腹腔。
寶寶娩出過程 確認胎頭位置後,醫師會在子宮下段切開約10公分的橫切口,隨即夾破羊膜囊。 
此時醫師會用手托住寶寶頭部,助手同步輕推子宮底部輔助分娩,當寶寶頭部娩出後會先清理呼吸道羊水,再將身體完整娩出並剪斷臍帶。
後續處理程序 寶寶出生後會立即給予子宮收縮藥物幫助胎盤自然排出,若出血量正常就開始縫合子宮。 皮膚縫合可選用可吸收線(免拆線)或傳統縫線(需拆線),最後覆蓋無菌敷料。
離開手術室前,醫師會清除陰道內殘留積血以防影響子宮收縮,麻醉科醫師同時取出背部導管並包紮針孔(若留置止痛泵則保留導管)。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