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必知!分娩最常遇見的4大意外狀況與避險指南

分娩過程難免會遇到突發狀況,這篇由婦產科專業整理的分娩避險指南,將詳細解析4種最常見的意外狀況成因與預防方法,幫助準媽咪們提前做好準備,減輕生產焦慮。

狀況1:會陰部撕裂傷

自然產時經常發生的狀況,根據統計約有7成初產婦會出現不同程度撕裂。主要成因包含醫療人員保護會陰技巧不足,或產婦未配合醫師指示用力。

專業提醒

  • 練習拉梅茲呼吸法幫助正確用力
  • 必要時接受會陰切開術可降低不規則撕裂風險
分娩呼吸法示意圖

狀況2:產後大出血

常見危險因素

  • 子宮收縮不良
  • 胎盤組織殘留
  • 凝血功能異常
  • 產道損傷

預防對策

  • 高風險產婦建議預產期前提早入院待產
  • 補充鐵質維持凝血功能正常
  • 產前學習按壓子宮底技巧
  • 保持冷靜避免血壓波動
醫療團隊急救示範

狀況3:難產徵兆

發生原因包含:

  • 胎位不正(如臀位、橫位)
  • 產程中過度恐慌導致子宮收縮失調
  • 胎兒頭圍與產婦骨盆尺寸不符

改善建議

  • 定期產檢掌握胎位變化
  • 參加媽媽教室學習減痛技巧
  • 最後孕期控制胎兒體重

狀況4:子宮破裂風險

雖較罕見但危險性高,主要誘因

  • 多次人工流產造成子宮壁變薄
  • 催產素使用不當
  • 疤痕性子宮(曾有剖腹產史)

安全守則

  • 減少非必要的人工流產手術
  • 完整告知醫師婦科病史
  • 選擇設備完善的醫療院所生產
產前運動教學

其實多數分娩意外都能透過充足準備來預防,最後提醒孕媽咪們注意6個待產禁忌:

❌ 過度緊張

容易加重疼痛敏感度,建議參加催眠生產課程學習放鬆技巧

❌ 焦慮急產

預產期前後兩周都屬正常範圍,勿自行服用催生藥物

❌ 準備不足

待產包應在36週前備妥,避免臨時手忙腳亂

❌ 過度勞累

產前兩週需調整作息,每日睡眠至少8小時

❌ 負面情緒

家人應給予支持而非施加壓力,必要時尋求心理諮商

❌ 忽略身體訊號

注意補充水分營養,每2小時如廁避免膀胱脹影響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