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未滿37週出現產前徵兆千萬別大意!專業解析四大早產警訊與醫療處置流程,準爸媽必學的新生兒特殊照護技巧都在這篇完整掌握。
早產緊急徵兆辨別
當孕期未達37週卻出現這些狀況,請立即前往醫院檢查:
- 陰道分泌物突然變多或質地改變(如水狀、黏液狀或帶血絲)
- 出現微量出血或點狀出血
- 下腹持續悶痛,類似經痛感
- 每小時宮縮超過4次以上
- 骨盆部位有持續增加的壓迫感
- 莫名腰痠背痛(尤其原本沒有腰痛病史)
這些早產前兆有時容易與孕期正常現象混淆,但寧可謹慎檢查也別錯過黃金治療時機。醫師提醒:「孕媽咪越早發現異常,寶寶接受緊急處置的成功率就越高。」
醫療處置標準流程
到院後醫師通常會安排以下檢測:
- 胎心音監測:同步觀察宮縮頻率與寶寶心跳
- 羊水檢測:確認是否破水
- 尿液培養與分泌物檢查
- 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
醫療處理原則分兩種情況:
- 34週前出現徵兆:若未破水且無感染跡象,醫師會儘量安胎延後分娩
- 34-37週發生狀況:視情況等待自然產程、催生或暫時安胎,並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
多數34週後出生的早產兒,經過新生兒加護病房照護後都能健康成長。醫療統計顯示,這階段寶寶可能出現短期健康問題,但後續發展與足月寶寶無明顯差異。
特殊照護實戰技巧
當寶寶需住進保溫箱時,建議爸媽這樣做:
- 準備專用筆記本記錄每日提問,包含短期照護重點與長期發展評估
- 諮詢醫護人員實施「袋鼠護理」的適當時機,研究證實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袋鼠護理執行要點:
- 讓僅穿尿布的寶寶俯臥於父母袒露的胸前
- 用保暖毯覆蓋寶寶背部
- 每次接觸至少維持1小時
醫療團隊強調:「即便需要呼吸輔助的早產兒,也能安全進行袋鼠護理。寶寶透過皮膚接觸認知父母的氣味與心跳節奏,能有效促進發育。」若擔心護理方式,各醫院新生兒中心都提供專業指導服務。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