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懷孕?先來認識黃體如何幫助胚胎著床! 黃體分泌的荷爾蒙是孕育生命的關鍵推手,了解它的運作機制與常見狀況,能幫助準媽咪掌握備孕重點。
什麼是黃體?
卵巢中的卵泡成熟排卵後,原本包覆卵子的細胞層會產生奇妙變化。這些細胞在卵子排出後開始萎縮轉型,形成富含血管的暫時性腺體組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黃體」。這個名稱來自於它的外觀呈現鮮黃色,拉丁文原意即為「黃色體」。
月經週期中的黃體作用
女性每月生理週期可分為四個階段:
- 濾泡期:卵泡在荷爾蒙刺激下發育成熟
- 排卵期:成熟卵子從卵泡排出
- 黃體期:卵泡轉化為黃體並分泌荷爾蒙
- 月經期:子宮內膜剝落排出
排卵後,黃體會開始大量分泌「黃體素」,這種荷爾蒙肩負兩大重要任務:
- 抑制腦下垂體分泌促卵泡激素(FSH),避免其他卵泡繼續發育
- 促使子宮內膜增厚,分泌營養物質打造適合胚胎著床的環境
黃體在受孕過程的關鍵角色
當受精卵成功著床後,胚胎會釋放hCG荷爾蒙(即驗孕棒檢測的物質)。這種荷爾蒙會持續刺激黃體分泌黃體素,直到胎盤發育完成。此時黃體素的主要功能包括:
- 維持子宮內膜穩定不剝落
- 阻止新的排卵發生
- 為胚胎提供發育所需營養
若未受孕,黃體會在排卵後10-12天自然退化,黃體素濃度下降觸發月經來潮。退化後的黃體會形成白色疤痕組織(白體),數月後逐漸被吸收。
黃體相關常見狀況
黃體囊腫
約有5%女性可能在黃體形成過程中,因開口閉合而形成充滿液體的囊腫。多數狀況:
- 屬於功能性囊腫,3個月內會自然消失
- 可能引起單側腹部悶痛感(懷孕初期更明顯)
- 接受生育治療者需特別注意囊腫大小
黃體功能不足
當黃體分泌的黃體素過少時可能導致:
- 月經前異常點狀出血
- 懷孕初期出現類似月經的出血狀況
- 著床不穩定增加早期流產風險
若備孕期間發現:
- 高溫期少於12天
- 經前持續褐色分泌物
- 多次早期流產紀錄
建議就醫檢測黃體功能,必要時可透過黃體素補充劑改善。只要及時發現與處理,大多能順利改善妊娠環境,幫助胚胎穩定成長!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