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咪必讀!痔瘡預防全攻略與治療方法一次看

許多產後媽咪都有著難以啟齒的困擾——產後痔瘡,這種坐月子期間常見的問題不僅造成不適,更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由於生產後腹腔壓力變化與長期臥床等因素,近八成產婦會遇到排便問題,究竟該如何預防與改善呢?讓專業醫師帶你全面解析!

為什麼產後容易引發痔瘡問題?

產後痔瘡其實多是孕期問題的延續。懷孕時體內荷爾蒙變化會減緩腸胃蠕動,加上子宮壓迫直腸,造成便秘機率大增。生產時用力推送的過程,更可能直接導致痔瘡形成。而月子期間長期臥床、水分攝取不足等因素,會讓情況雪上加霜喔! 孕婦按摩示意圖

醫師推薦5大改善妙招

  1. 水分纖維雙管齊下:每天補充2000c.c.以上水分,多攝取高纖蔬果如地瓜葉、火龍果等促進腸道蠕動

  2. 溫水坐浴舒緩不適:早晚用38-40°C溫水浸泡臀部1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可有效減輕腫脹感

  3. 溫和藥物輔助治療:使用醫師開立的軟便劑或痔瘡藥膏,避免自行服用瀉藥造成依賴性

  4. 產後運動這樣做:每天進行凱格爾運動收縮骨盆底肌,搭配散步等低強度活動改善循環 健康飲食示意圖

  5. 清潔護理不可少:每次如廁後用免治馬桶清洗,或改用嬰兒用濕紙巾溫柔清潔,保持患部清爽乾燥

預防勝於治療的4個關鍵

  • 從孕期開始調理:懷孕中期就應注意纖維攝取與適量水分,避免久站久坐壓迫骨盆

  • 產後首週特別注意:產後三天內務必排便,首次如廁前可使用凡士林或醫師建議的潤滑劑

  • 禁忌食物要避開:麻油雞、薑母鴨等月子餐常見的辛辣溫補食材,可能加重便秘狀況

  • 建立規律如廁習慣:每天固定時間培養便意,如廁時勿滑手機避免過度用力 護理用品示意圖

醫師小提醒 若出現持續出血或嚴重疼痛,可能是痔瘡已達第三、四級,建議盡快至大腸直腸外科檢查。平時可多做「提肛運動」:吸氣時收縮肛門維持5秒,每天進行20次循環,能有效強化括約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