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長時間不排便,新手爸媽總會特別焦慮!針對全母奶餵養寶寶常見的排便問題,我們整理了9個關鍵情境和專業建議,從腹部按摩技巧到飲食調整眉角一次掌握,幫助媽咪判斷什麼情況下需要立即就醫。
1. 全母奶寶寶五天未排便正常嗎?
媽咪提問: 寶寶剛滿月又七天,全親餵但已經五天沒大便了,這樣正常嗎?
專家解惑: 建議先觀察寶寶是否有腹脹或哭鬧狀況。媽咪可增加蔬果攝取量,每天用溫熱手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鐘按摩腹部5分鐘,並幫寶寶做踩腳踏車的被動運動。要特別注意餵食量是否充足,母奶不足也可能導致排便間隔拉長。如果長期三天以上才排便,建議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性巨結腸等問題。
2. 35天嬰兒突然不排便怎麼處理?
媽咪提問: 全母奶寶寶35天大,最近兩天突然不排便,有需要補充葡萄糖水嗎?
專家解惑: 四個月內全母奶寶寶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天氣熱時可在餵奶間隔給予10c.c.白開水。媽咪飲食要均衡分配澱粉、肉類和蔬菜各佔三分之一,每天一碗湯品有助提升母奶品質。母奶營養吸收率高,2-3天排便一次只要糞便柔軟都屬正常。
3. 成形便便的處理方式
媽咪提問: 50天大寶寶常3-6天才排便,用過甘油球排出成形硬便怎麼辦?
專家解惑: 成形便便可能是餵養方式需要調整。媽咪應減少高蛋白食物,蔬果比例提高到每日飲食的40%,可嘗試寶寶遊泳和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注意勿給未滿歲嬰兒喝蜂蜜水,甜味飲品會影響母乳攝取意願,嚴重可能導致腸胃功能紊亂。
4. 黃疸治療後的腸胃適應期
媽咪提問: 寶寶停母奶治療黃疸後,恢復親餵卻出現排便困難症狀該如何處理?
專家解惑: 配方奶轉回母奶時常見腸胃適應問題,若寶寶持續出現想排便卻排不出的「吭吭」聲,建議就醫評估是否腸絞痛。每日6次水樣便可能是便秘徵兆,因液態糞便會從堵塞腸道滲出,此時切勿自行長期使用益生菌。
5. 長期依賴甘油球的風險
媽咪提問: 三個月寶寶常四天不排便,使用甘油球後糞便仍偏軟,可以改吃益生菌嗎?
專家解惑: 頻繁使用甘油球會影響肛門括約肌發育!建議媽咪將飲食中的蔬菜比例提高到50%,可多喝雞湯、魚湯等熱飲。每日固定在早晨餵奶前、睡前進行兩次腹部按摩,若仍未改善,需就醫評估是否需短期使用醫師處方的益生菌。
6. 六個月寶寶排便頻率變化
媽咪提問: 六個半月母奶寶寶3-4天才排便,但便便柔軟,需要調整副食品嗎?
專家解惑: 六個月後可開始添加富含纖維的副食品如地瓜泥、蘋果泥,餐間補充20-30c.c.溫開水。多讓寶寶練習趴姿和爬行,體能活動能有效刺激腸道蠕動。
7. 寶寶精神不濟合併眼白泛黃
媽咪提問: 寶寶排便量少且眼白略黃,是餵養不足還是黃疸未退?
專家解惑: 需綜合評估體重變化,若週增重不足200克可能是餵食量不夠。眼白泛黃應立即就醫確認膽紅素指數,同時檢查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可能。
8. 兩個月嬰兒排便模式改變
媽咪提問: 快兩個月的寶寶從每日兩次便便變成兩天一次,需要干預嗎?
專家解惑: 只要便便柔軟且寶寶食慾正常,可先觀察4-5天。每日早晚各做一次腹部按摩,媽咪飲食多補充高纖蔬果。若合併嘔吐、腹脹或超過五天未排便,需立即就醫排除腸阻塞風險。
9. 八天未排便的緊急處理
媽咪提問: 兩個月大寶寶八天未排便,但精神食慾正常該怎麼辦?
專家解惑: 超過七天未排便應立即使用甘油球協助排出宿便,後續觀察如果仍持續三天以上未排便,需安排超音波檢查排除先天性巨結腸症。此期間可配合醫師建議使用促進腸蠕動的藥物,切勿自行連續使用四磨湯等中藥製劑。
重點提醒: 母奶寶寶的排便頻率差異很大,關鍵在於便便質地是否柔軟、寶寶是否有腹部脹硬或哭鬧不安。當出現「三不」警訊:
- 不安:持續哭鬧難以安撫
- 不食:食慾明顯下降
- 不排:超過五天未排便且按摩無效 應立即帶寶寶到小兒腸胃科進行詳細檢查哦!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