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邁入中後期,皮膚開始出現細細的紅褐色紋路?
妊娠紋是90%孕媽咪都會面臨的狀況,這些可能出現在腹部、乳房、臀部與大腿的紋路,主要成因來自孕期體重增加造成的皮膚擴張。究竟哪些體質容易產生?又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呢?讓我們用台灣媽媽的角度來完整解析!
妊娠紋是什麽
當懷孕進入後期階段,媽咪們在社群裡常會互相詢問:「妳長妊娠紋了嗎?」這種出現在皮膚表面的細紋,初期多呈現紅色或褐色(皮膚色調較深者),隨著時間會逐漸轉為銀白色。主要原因來自兩個面向:
- 體重急遽增加使皮膚纖維斷裂
- 荷爾蒙變化導致皮膚變薄、彈性蛋白失衡
遺傳體質是關鍵
臨床統計顯示,約9成孕婦會出現程度不等的妊娠紋,但仍有少數「天生皮膚彈性佳」的幸運媽咪能避開。若家族中母親或姊妹孕期曾產生明顯紋路,自己出現的機率就會大幅提升,這種基因遺傳特性讓妊娠紋成為某種「母女共同記憶」。
高風險族群自我檢測
哪些情況會特別容易產生妊娠紋?台灣婦產科醫師提出四大判斷指標:
- 短期體重增加速度過快(每月超過2公斤)
- 懷雙胞胎或多胞胎
- 胎兒體型較大(符合巨嬰症標準)
- 羊水過多症確診者
特別要注意的是,懷孕期間的皮膚拉伸「速度」比「幅度」更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孕期體重控制如此關鍵。下回產檢時,不妨主動諮詢醫師自己的妊娠紋風險等級,提早做好肌膚保養規劃喔!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