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生產完的媽咪們常遇到一個難以啟齒的困擾——產後痔瘡。這不僅是坐月子期間常見的問題,更會讓身體恢復過程格外不舒服。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知識與生活調整,就能有效遠離這個尷尬的惱人問題。
為什麼產後容易形成痔瘡?
產後痔瘡多數是孕期問題的延續。懷孕時媽咪體內激素變化會讓腸胃蠕動變慢,食物消化時間拉長,導致便便在大腸停留過久變硬,加上子宮壓迫直腸影響血液循環,排便時過度用力就容易形成痔瘡。 
生產過程的用力推擠也是關鍵因素,這些都會讓肛門周圍靜脈叢承受巨大壓力,進而腫脹形成惱人的痔瘡。
痔瘡治療5大實用方法
- 水分纖維不可少:每天喝足2000c.c.溫水,多吃高纖蔬果如奇異果、火龍果幫助軟便
- 溫和用藥有幫助:使用醫師開立的痔瘡藥膏或甘油球,改善初期症狀(不建議自行服用瀉藥)
- 溫水坐浴促循環:每天2-3次用38℃溫水浸泡臀部10分鐘,緩解腫脹感

- 凱格爾運動要做對:吸氣時收縮肛門持續5秒,每天練習3組能強化盆底肌群(建議產後2週開始)
- 嚴重情況需手術:若出現持續出血或脫垂現象,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5招預防痔瘡復發技巧
- 孕期就要開始防範: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每30分鐘起身活動
- 黃金鐵三角飲食法:每日攝取「水分+纖維+好菌」,可喝優酪乳補充益生菌
- 如廁習慣要正確:產後3天內需排便,使用哺乳枕墊高雙腳更順暢

- 私密護理不能馬虎:如廁後用沖洗瓶裝溫水清潔,再輕拍至乾爽
- 溫和活動促代謝:產後2週可開始散步,每天10分鐘漸進增加
寶寶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