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怎麼改正寶寶愛打人的壞習慣

  寶寶愛打人,這個行為習慣讓媽媽們都感到糾結無助。要幫助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說易也不易,關鍵要看家長們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寶寶,要有的放矢,讓他們真正意識到習慣的不好。

  2歲寶寶愛打人,該怎么辦?
家長的態度:對孩子的暴力傾向不用太緊張
原因:很多孩子在1歲半左右就學會了打人、咬人、砸東西,有的延續到兩歲多,這個階段總體被歸納為“麻煩的兩歲”。孩子這時之所以會出現攻擊性行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會痛。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自我”形成的年齡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決問題,好像搶玩具、推人等,這是很正常的表現。
2、他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當他不高興或很沮喪的時候,他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導。
3、他在尋求探索因果關系,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學習或成長的一個特點。比如打小紅,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還哭不哭,或者打小紅旁邊的小兵,看小兵會不會也哭。另外,孩子的學習交往很多時候就是從爭奪、搶奪開始的。
4、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說話、提要求,總是語氣急促,不耐煩,要么拎著就走,不聽就打罵。這種粗暴的行為方式會被孩子模仿,并當成理所當然、可以接受。
5、家長無意中的暗示。比如一個媽媽很自豪地說“我家孩子不打人”,結果寶貝聽到以后立刻把身邊的小朋友推倒了,這種行為往往是出于孩子的試探:你說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么反應?會怎么對我?
6、有的孩子很兇,可能是因為想引起關注。因為父母忙工作、忙賺錢,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甚至于對孩子好的行為鼓勵不夠,總是關注不好的行為,也會惡化攻擊行為。
對策: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一般會維持幾個月時間,家長首先不要太緊張。越是嘮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三番四次地強調它,反而會強化打人的行為和習慣。家長應該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去適當地表達情緒。比如在寶貝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說:“你的玩具被搶了,我知道你很不高興,你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嗎?”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長就要帶孩子去把玩具要回來,教孩子禮貌地對對方說:“對不起,我現在不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請還給我。”或者適時地引導孩子交換分享:“我們再找一個玩具,你們可以一個人拿一個。”或者轉移注意力:“那邊有什么東西,我們去看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他不會干壞事”,以免形成提示。
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一味批評指責反而不利于改正,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原則,又要態度柔和。比如,1歲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堅定地告訴他這個行為是不好的,媽媽不喜歡,而且你打別人,別人會痛。說話的時候語氣要很嚴肅,但聲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樣就好。為了讓孩子明白“痛的感覺”,還可以輕輕捏一下孩子,讓他體會“痛”是什么感覺。對于兩歲多的孩子,父母的態度要更加堅定,孩子打人要及時制止他,同時警告他再有同樣的行為就要有懲罰,比如再打人就不能在游樂場玩了。如果孩子再打人,就要馬上把他帶離游樂場作為懲罰。如果只是隨口說說,不堅決執行,孩子不引以為戒,今后就會繼續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