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家庭教育十個誤區害孩子不淺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光著身子來到這個世界,只會哇哇地大哭,不會說話、不會寫字、不會在法庭與人辯論、也不會拿著手術刀做手術。可當孩子漸漸地長大了,他們有的人會成為律師、醫生、商人;有的人卻會成為流浪漢、窮鬼、流氓。
  不是因為這些孩子或聰明或笨,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家境或富裕或貧窮,而是後天的教育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們以後的人生觀。
  英國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過,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他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有可能說得有一點誇張,但是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確實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識的東西,至少這樣犯的錯誤更少,錯誤的影響也會更小”。 
家教十誤區害孩子不淺
  誤區一: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玩具
  中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誤區二:期待孩子的感謝
  很多母親都認為:我養育了妳,我有特權去指使妳。這些母親在為孩子奉獻的時候,其實也在內心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所預想的方式去成長。如果孩子並不如其所願,她們就會深深地失望,並用這種失望去傷害孩子。
   誤區三:和孩子沒有親密接觸
  著名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提過:對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說,除了需要被細心地照料之外,還需要和母親有溫柔的身體接觸。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情,美國紐約大學的曾做了一個觸摸心理實驗,實驗的結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體接觸的兒童,長大後普遍缺乏溫情和體貼,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評價偏低,這樣的孩子總是不懂得想別人傳達自己的快樂情緒,對周圍的人也冷漠沒有親和力。
  誤區四:不理會孩子的哭鬧
  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長做溝通,父母要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給予安慰和愛撫,而不是任孩子無時間的哭鬧。
     誤區五:習慣責備孩子淘氣
    孩子淘氣並非全是壞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索,並且能從淘氣的過程中學會不少東西。
  誤區六:對孩子缺少耐心
  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個家長要耐心地期待著孩子的進步,不要試圖超越自然規律對孩子的成長抱焦急的心態。
  誤區七:喜歡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世界上沒有兩個孩子的完全一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相應的優點和缺點,能力和特長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長卻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然後一味地擡高別人,貶低自己的孩子。
  誤區八:忽略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護,尤其在自尊心上。只要是有自尊心和愛心的父母都會註意到這一點。但是很多父母經常在不經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誤區九:打擾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
  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一些行為看成是在胡鬧,如果不加阻止就是對孩子的縱容,而事實是當孩子淘氣的時候,也是他最聚精會神的時刻,他把所有的註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知道的東西上,家長過在這個時候幹涉孩子,孩子專註的情緒會被打擾,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正是在專註的行為裏培養自己的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現在一些孩子常見的”感統失調癥”,往往就是因為缺少行動的自由造成的。
  誤區十:總是做壞的示範
  當孩子還沒有與外界有更多的接觸以前,父母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一個權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們看來都應該是正確的,很少有孩子會在童年的時候懷疑自己父母的正確性。所以孩子會把父母的言行當成是自己行為的一個範本,因為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這樣錯肯定也不會錯。在孩子有正確是是非觀念前,是否符合家長的做法是他們內心評價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便是家長的錯誤他們也會盲目模仿,而且這些行為一旦重復下去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即使後來孩子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形成的習慣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