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讓孩子養成健康飲食的八個方法

從容育兒法幫助孩子獲得健康飲食
如何才能讓你的孩子獲得既健康又平衡的飲食而又能避免發生親子之間的爭吵呢?如果你有興趣采用健康的飲食方法,不妨試試以下八個簡單的方法:
1.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的孩子容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且與那些配方奶喂養的孩子相比,不容易患肥胖癥。
2.為你的寶寶提供健康的飲食
由于孩子的終生口味偏好受早期所接觸食物的影響較大,你應該從一開始就為自己的寶寶提供健康而天然的食物。除了要提供健康食物外,還應該提供健康的飲料——對年幼的孩童來說主要是水與乳汁。盡管你也可以給孩子提供果汁,但一定要確保孩子只飲用適量的果汁(理想量是一天不超過8盎司,而且需要用水稀釋)。果汁,尤其是蘋果汁和葡萄汁,所含維生素成分不高,因此無法提供像牛奶那樣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由于它含有較多的糖分,所以易引發蛀牙。最后,大量飲用果汁的孩子通常對飲用牛奶不感興趣。
3.避免把食物作為獎品
不管它多么具有吸引力,在孩子吃一種他渴望吃的食物(如甜點)之前,避免要求孩子食用另一種食物(如蔬菜)。
4.身體力行
孩子在盯著你呢!他們通過觀察你的行為來形成他自己的對食物的態度。因而,如果你的孩子看到你在飲用蘇打水、吃土豆片、享用大量甜食,他就會形成有關這些食物的正面態度。要避免孩子品嘗你正在食用的東西很困難,你的行為會導致孩子過早接觸這種口味。相反,如果孩子看見父母正在吃水果和蔬菜,喝水和牛奶,選擇小麥面包,他就更有可能被這些食物所吸引。因此,你有責任不僅要在家里存放健康食物,而且要一應俱全,另外,你自己也要喜歡這類食物。
5.讓孩子自己去選擇食物
孩子通過選擇自己想吃或不想吃的食物來行使自己的獨立權,你要明白,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一旦你提供了選擇食物的一個范圍,你就應該讓孩子在這個范圍內進行選擇。如果你的孩子所選擇的食物偶爾有些奇怪,或者營養不平衡,這沒關系,因為在一天內或一周內營養還是均衡的。因此,請允許三歲大的孩子早餐吃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中餐吃谷物,晚餐吃酸奶和餅干。經典兒童讀物《弗朗西斯的面包與果醬》就描述了孩子可能一連好幾天喜歡某種食物,過了幾天他們就厭倦了。
6.相信你的寶寶餓了的時候就會吃東西
盡管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寶寶是否吃飽,但事實是孩子餓的時候就會吃東西。所以,父母要做的事就是為寶寶提供合適的健康食物來供其選擇,并相信孩子在需要時就會吃東西。如果你提供了花生醬、雞蛋、奶酪和水果,而你的寶寶卻沒有興趣,這只是他們不餓的信號,你就不用再為寶寶提供小甜餅、土豆片和含糖的果汁了。應該記住的是,與成人相比,孩子的胃很小,食欲也不強。所以,有時孩子只吃了一小塊三明治和幾顆草莓就飽了。而我們可能認為,這一點點食物怎么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呢!
如果你的孩子與同齡人相比個頭矮小,你可能擔心他是否吃得夠量。不要簡單地去為孩子提供他所喜歡的諸如含糖谷物、甜果汁和精加工的食物。我的一位朋友有個四歲的孩子,與同齡人相比,他的個子矮小。因此,她讓他早餐吃奶昔(實際上是用冰激凌做的)。如果你真正關心自己孩子的個頭,就應該與兒科醫生進行溝通,看看你是否多慮了。如果醫生認為孩子確實體形過小,那就該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最好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去依賴速戰速決的解決方法,那只會給你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卡路里,而不是適當的營養。
7.承受來自他人的壓力
保持孩子健康飲食最為困難的一方面是孩子受到其他吃不健康食品的小朋友的誘惑。我們許多人都面臨來自孩子的強大壓力,他們想要購買日托所里其他小朋友吃過或電視廣告促銷的食物(這也是關掉電視機的另一個理由,見下面的第8點)。還有,好心的家人可能還會提供給孩子你寧愿他不吃的食物,這也不容忽視。例如,你的母親可能會堅持認為在晚餐后吃一支冰激凌是作為一個孩子理應享有的待遇,但這顯然絕非長久之計,必然會導致負面影響。
如何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呢?一種方式是完全避免出現這種特殊情況,不要帶著孩子去了麥當勞卻期望他在那里只買一份沙拉!在其他情況下,你可以簡單地向孩子和其他相關人作出解釋,你的家庭遵循某種飲食規則。當我的孩子還是學齡前兒童時,我們與另一個家庭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在海濱別墅度假。這一家有三個孩子,年齡比我的孩子們略大,他們具有完全不同的飲食習慣,他們的食譜包括蘇打水、薯片和冰淇淋等。顯然我的大兒子覺察出了這種差別,并問我是否也可以吃一些他們吃的東西。我說不行,因為我們家有不同的飲食規則。
8.關掉電視機
導致兒童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們接觸了過多的宣傳不健康食品的電視廣告。孩子在看電視時,平均每五分鐘就會接觸到一個關于食品的廣告。正如你能想象到的,幾乎所有這樣的廣告都在推銷諸如快餐、含糖谷物、咸的零食和蘇打水等這樣的不健康食品。這種接觸會使孩子們渴望得到這些食品,并且會在雜貨店里購買這些食品。不看電視便可以避免你的孩子接觸到它們,從而避免他們對各種不健康食品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