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孩子哭鬧時 第一句話該說啥?

韓劇《請回答1988》里有一個經典的場景:德善與爸爸的對話。

德善在生日的時候,認為父母偏心,只重視姐姐、關心弟弟,卻忽略了自己,積累的滿腔委屈傾瀉而出后,哭著跑出了家門。這件事也給了爸爸很大的震驚,爸爸與德善聊天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爸爸媽媽對不住你,是因為不知道,對老大要好好教導,對老二要好好關心,對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我女兒長得這么好,什么時候成了如此美麗的姑娘。還上電視,漂漂亮亮地化妝。話又說回來,我家德善要是嫁人了,爸爸好難過,該怎么活啊?”

這段話其實非常有藝術!爸爸先是真誠地認錯,認識到自己忽略了老二的心情;然后又自我剖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希望女兒能諒解;最后是肯定現在,夸女兒的進步讓他驕傲。

為什么要說這個故事?因為現在很多的父母,在面對孩子哭鬧時,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

 

前兩天帶寶寶在小區玩耍,看到了兩個寶寶睡覺。寶寶A摔跤后大哭,媽媽連忙把孩子拉起來,大吼:“哭什么?多大的事?羞不羞!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寶寶哭得更難受了,并且持續了好一會兒。

過了一會兒,寶寶B也摔倒了,還把手里的水撒了,同樣是大哭不停。但是,他的媽媽面對寶寶大哭后的第一句話是:“寶寶摔得疼嗎?水撒了一定很難過吧。站起來,媽媽抱抱你!”不一會兒,寶寶B止住了哭聲。

但后來的一個小時內,寶寶A明顯興致不高,玩什么都不起勁;而寶寶B則玩得非常開心,明顯已經忘記了剛才那件不愉快的事。

 

面對孩子哭鬧,你該怎么做?
很多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會覺得煩躁,只想要讓孩子快點停下。但一味地“別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并不能起到止哭的作用。那么,究竟該怎么做呢?

1、哭是一種情緒是釋放

對孩子來說,哭是一種健康、自然的情緒釋放。如果告訴孩子們“別哭了”,會被孩子理解為他們的感覺并不重要。而結果通常只有兩種,一種是你屈服,在孩子的哭聲中妥協;你不妥協,對此沉默、冷處理,直到孩子哭夠。前者會讓孩子養成屈服權威的性子,后者孩子有被忽略的感覺。

面對這種情況,不妨用更積極的語言給孩子同理心,讓他知道你能切身處地地感受他的難受,要比“別哭了”制止孩子更有效!

2、了解孩子為什么哭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感覺到疲倦、不堪重負和時常沮喪,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牢騷、發脾氣或者流眼淚。

當你不問緣由,試圖通過大喊“別哭了”消除或減少孩子的情緒感受時,通常只會帶來孩子更大的崩潰。因為孩子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理解感,這就意味著更強烈的哭泣!

3、孩子哭時,試試換個句子安慰

當孩子正在哭鬧,又或者因為什么事情而難過時,不妨試試換個句子安慰。比如:媽媽知道你很想哭,想哭就哭吧;媽媽知道你太累了;你需要媽媽幫忙嗎;你可以跟媽媽說,我在聽;我看到你因為xx難過,但是……

有一句話叫做:允許孩子哭,比看到他們笑更重要!當孩子哭時,我們要做的不是制止,而是陪伴,進而是對話溝通,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