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寶寶某些“荒誕不經”的行為,可能是大腦發育好的訊號,要鼓勵

帶寶寶的日子,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孩子或許天生就是來報恩的,安靜又乖巧,從來不會惹是生非,媽媽非常省心。而有的孩子呢,恐怕天生就是來報仇的,各種調皮搗蛋,把爸媽折騰得夠嗆。

圖片

前幾天,同事小莫在辦公室大倒苦水,吐槽自家孩子欠揍。“那孩子,總喜歡藏東西。昨天回到家,我發現首飾盒都不見了,里面放著的可是我真金白銀的首飾啊!我當時真以為是家里進賊了。”小莫嚇得夠嗆。

還是小莫老公旁觀者清,說道:“問問你那寶貝女兒,他最喜歡藏東西了。”果真,小莫的金銀首飾都被兒子給悄悄藏在了沙發底下

小莫又好氣又好笑,質問兒子為什么要把首飾藏起來。兒子笑嘻嘻地回答:“我覺得好玩!”“那小子,就是欠揍了!”這是小莫最后的總結。

圖片

有過兩個兒子的養育經驗,同為媽媽的我卻對此提反對意見。我告訴小莫:別把小孩的思維模式跟成年人對比,在我們看來小孩故意藏東西是調皮搗蛋、無理取鬧。但在孩子眼中,除了覺得這樣做很有趣之外,也代表他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自我探索的一種表現。

“難道你還認為這是好事了?”小莫反問我。我很肯定地告訴小莫,這是好事,是孩子大腦發育健康、聰明的一種表現。

圖片

其實不只是藏東西,大人眼中很多“荒誕不經”的行為,都是孩子聰明外放的表現。

▼小時候撕紙,長大了拆家

關于孩子的破壞力,相信養兒的媽媽更有深切體會。我家大寶、二寶,在七八個月大的時候,就出現各種淘氣行為,撕紙、扔玩具,待到行動自由、會跑能跳的時候,拆家的本領都快趕上“專業拆遷隊”了。

圖片

為此,我特意請教了專業人士,如何才能消滅孩子這么強大的破壞力?沒想到專業人士告訴我,孩子拆家的行為,是大腦智力發育的體現。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探索其中的因果關系,好奇心促使他們去了解物品的內部構件。如果我粗暴以待,嚴格制止,對孩子智力發育并不是一件好事。

▼模仿大人的行為,穿大人的鞋子

很多媽媽都有類似的經歷,孩子會走路后,放著自己可愛的鞋子不穿,總是喜歡穿大人的鞋子。我家大寶,好像就特別熱衷于干這事,甚至穿著我的高跟鞋,在家里“啪嗒啪嗒”的行動,大人們唯恐他們因為鞋子不適合而摔跤,但孩子自己高興得手舞足蹈。

圖片

不光是如此,孩子好像還特別愛模仿大人的一切行為,比如大人炒菜、大人吃飯等。其實模仿是孩子給自己設定的能力大挑戰。他們要完成這一系列模仿動作,就得開動腦筋,思考如何模仿才會更像,無形中就會鍛煉他們的思維以及行為能力。

當然,孩子有這些聰明外放的表現,爸媽們在制止的同時,還要學會正確地進行引導

如何給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呢?

首先,面對愛模仿的孩子,家長要抓住他們的模仿敏感期,尊重孩子的動作與行為,不要制止或是嘲笑寶寶。

圖片

同時,模仿是需要正向引導的,家長要給孩子過濾掉一些負面資訊。比如暴力的動畫片、危險動作等,給孩子樹立正面榜樣,滿足孩子模仿的愿望,增加孩子的模仿激情。

模仿期也是一個學習期,孩子可以通過模仿爸媽、身邊的家人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有條件的,還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場景道具,讓寶寶可以在豐富有趣的游戲場景中去模仿大人,通過這樣角色扮演的機會,開闊寶寶的眼界,增加寶寶的見識

另外,面對拆家的孩子,家長們的教育心態一定要好,因為你隨時可能面對一地雞毛的現場。單純制止與責罵,對孩子來說都毫無意義,一不小心還會掐滅了孩子好氣的小火苗,這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孩子的天賦嗎?

圖片

對待愛拆家、搞破壞的孩子,家長要學會見縫插針的教育,畢竟生活處處皆是學問。告訴孩子什么東西可以拆,因為里面有什么東西,什么東西因為危險不能拆,拆了會有什么嚴重的后果。

除了溫和說教外,更鼓勵家長購買一些動手能力比較強的道具、玩具,滿足孩子探索細節的欲望,讓他們在拆卸中去發現快樂,不斷進步。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老先生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圖片

希望所有的家長們都能掌握“因材施教”的教育技巧,讓每一位天賦聰明的孩子都不至于被“扼殺”在夢想的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