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寶寶總愛打人,爸媽六招輕松搞定

打人的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這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比如寶寶生氣、情緒發作時,會把東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媽媽晚來了幾分鐘,寶寶會一把推開水杯……隨著生理、心理的發展,如果加以正確引導,攻擊傾向可以轉化為忍耐、堅毅等積極的品質。
真實案例
揚揚媽媽來信:兒子揚揚3歲,上幼兒園小班。最近發現他有脾氣了,只要不高興或者他的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抬手打人。老師也跟我們反映,他在幼兒園期間,隨意性大,在游戲和活動時喜歡去推搡別的小朋友。經常和小朋友發生爭搶玩具的現象,只要是他自己喜歡的玩具,就一定要搶過來,一不注意就打人或咬人。平時和我們在一起時也喜歡動手打人,批評他時他也懂,也承認錯誤,但是過不了一會就忘記了,實在令人頭疼。我該怎么辦?
不滿3歲的寶寶打人,其實是用這種攻擊性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會改”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幼兒期“打人”的習慣會影響寶寶一生!那么如何改變寶寶愛打人的習慣呢?下面就介紹六個細節給各位爸媽參考。
別讓孩子從攻擊中獲得任何好處
寶寶并不是故意選擇使用武力爭奪玩具,而只是一種本能的自衛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從這種行為中獲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擊別人和取得玩具聯系起來。也就越來越喜歡用攻擊的方式和人交流。
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寶寶
當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時,最好給受傷的寶寶更多關注:吻一吻受傷一方的小傷口,詢問他有沒有問題。然后,用堅定的語氣對欺負人的寶寶說:“不許咬人。咬人會讓別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別人咬然后又去咬別人的話,千萬不要懲罰孩子。
多稱贊孩子的好行為
當孩子沒有依靠攻擊而解決問題時,你應該多多鼓勵他的這些行為,讓他能意識到這才是對的。比如你可以表揚他的行為“你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你是個好孩子。”
做孩子的好榜樣
和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對他說“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腳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就會很自然地嘗試對別人這樣做。如果你因為生氣而把寶寶打了一頓,那么當寶寶不開心的時候自然會模仿你的做法,自然去打人。
溫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說話等等。這時需要你為他提供一些溫柔的積極的安慰,以防止他變得暴躁。比如一個舒服的溫水浴。孩子在洗澡時可以忘記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會讓他對自己重新樹立信心。
給孩子們更大的活動空間
如果孩子像大海里的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對他們的互相攻擊的行為產生驚訝了。因為這是必然的結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動的空間過于狹小。
對孩子的行為說“不”
當孩子行為可能發生危險時,你應該及時制止他。用最簡單的語言清楚、嚴肅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否則會受傷的。然后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個動畫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煩躁想攻擊別人的時候,可以為孩子提供其他選擇,比如給他一個枕頭,讓他隨便處置,還可以教他使勁跺腳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或者教會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氣了可以到你身邊尋求幫助。
重要提示:爸爸媽媽不能做的三件事
對待孩子的攻擊行為,除了上面敘述的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的事之外,還有些事是我們不能做的:
1、不要訓斥打人的寶寶:寶寶并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你突如其來的訓斥只會讓他感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為孩子打人,就讓他也嘗嘗挨打的滋味:孩子不會理解你的用意,他只會覺得你是在傷害他,最壞的結果可能讓孩子不再信任你。
3、不要鼓勵孩子報復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過來去報復犯人”,那么最終的結果是“犯人”會越來越多。